第四十章 重视儿女学习(二)
三女儿碧英永远不会忘记的她初三的班主任李作斌老师。
李作斌老师,既是碧英的班主任,也是她的物理老师,在学习上李老师不遗余力的鼓励她、支持她,让碧英小小的年龄感到无比的温暖。
七十年代末,课外辅导书很少,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辅导书,再说买书要花钱,家里孩子多,碧英一般不向父母伸手要钱。李老师有一本春雷出版社的物理辅导书,他经常用这本书给学生出题,碧英很想借,但又不敢。
恰巧有一个周末,大哥康民回家看孩子,她给大哥说了,大哥与李老师是同学,他鼓励碧英直接向李老师借书。周一放学时,碧英就向李老师借书,李老师爽快地将书借给了碧英,并且说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
后来的一周,李老师每天上完课就把这本书借给碧英,碧英利用晚上时间,把这本物理辅导书全部抄写完。碧英非常爱惜这个笔记本,一直伴随她考上高中。
当然,在平常的课堂上,碧英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课后有疑问与同学探讨,还不会就问李老师。李老师非常负责任,碧英上初三时,每天晚自习,李老师天天晚上都在教室,随时解答同学们的提问,尽管他那时两个孩子还小,都是爱人独自在照顾。
中考成绩才出来,李老师就兴奋地到碧英家,把碧英的成绩告诉她们母女。李老师高兴地说:“碧英化学考了满分,物理只扣了2分!”
碧英上高中后,李老师见到康民就问他三妹的学习情况;碧英高考后,李老师听说她报的是电专业,特别高兴,说:“碧英的脑瓜子就应当学物理!”
三儿子康健,各门功课都学的不错,数学是他的特长。
有一天中午,康健正在家做数学暑假作业,邻居家的小明遇到了一道难题,来求他帮助。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和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碧英也好奇,于是姐弟俩一起做,碧英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和,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康健在草纸上划来了一会儿,就给小明开始讲解,碧英在旁边听弟弟的解题思路。
他先教小明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小明对方程这种方法不熟悉。于是,他又教小明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开始排除,然后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
这时碧英才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计算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康健写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碧英又用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这道题,碧英从心里比谁都高兴,薛龙洲老师说的非常对,尽管自己数学学习好,但与弟弟相比,弟弟比自己脑瓜聪明!
通过解题,碧英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怪不得大哥、弟弟都喜欢数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