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老码头
小时候很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科幻,沉浸在主角的生命和时代里,满脑子的时空扭曲、机器人定律和人类救赎。
常常会遇到一个桥段,主角在某个时刻,机缘巧合,得以窥见宇宙的终极奥秘,在那样一个瞬间,眼中的世界天翻地覆,再也不同。
后来年纪渐长,发现对于“终极答案”的追寻,大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绕不开的命题。
无论是哲学上的探讨,抑或是宗教上的追寻,甚至反映在各类的文学电影音乐中,到处是或振聋发聩或带着迷思的细弱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又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从这一点上看,无脑信众和学术大儒所要解决的人生难题,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选择的道路,是鸡汤和哲学著述的不同,或是对简单粗暴答案是否接受的不同。
喵喵盖“格致”言其学,“治平”言其用,学以致用,无初终也。
我也曾经用力地寻找一个能解释所有问题的“道”。
对于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无法看透的道理,我奋力追寻知识,希望从书本和前人的智慧中找到答案。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也曾经盼着自己有那样一个时刻,像是《超体》中的主角,因为大脑被迅速开发得到了飞跃式的认知扩张,内心汹涌澎湃,在飞机上举杯,“to knowledge”。
但知识是否是得以窥见奥秘的法门,我不知道。
我也曾经有过许多“Aha”的时刻,因为悟透一层新的道理,抑或看到一个新的世界。但在这些时刻,我心里知道,这还不是最最终极的那一个。
像是行走在螺旋的阶梯上,虽然时时刻刻感受到视角的变化,但,我走了多高?我能否达到那一瞬?我不知道。
甚至,那个能够一览众山小的天台,真的存在吗?
但有一点我渐渐知道,无论思想飞得有多高,一天多少遍“to knowledge”,大概率我这一生,绕不开一日三餐,每天睡8小时不困,友善得体地对待合作伙伴,以及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越来越少纠结于意义或道理本身,更倾向于能做自己,做成一些事。
书还是读,但是更少纠结于虚无缥缈的问题或情感;对于各种“大问题”的探究,更多怀着好奇和期许,而不强求一个答案。
一旦心思单纯,生活变得简单。
反倒是在忙碌匆匆的时间里,在日复一日做事的间隙里,曾经读到的道理、求解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工作里,用看起来最世俗最琐细的方式,给出了新的答案。
从前寻找生活的意义,现在发觉很多事情本无意义,是我们赋予之意义;
从前为了读诗而读诗,现在拿起一本诗集,竟然偶尔也能心有戚戚,收获知音的感动;
从前读哲学,只是觉得“应该读一读”,现在满怀着对前人思考的好奇,竟然也读得充满乐趣。
就好像以前读老书,不求甚解,现在竟然也深以为然:
与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正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快乐。
喵喵喵故动静行止、持己对人、处家理国,皆本此道也、充此性也、养此生也。
虽然还没摸到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终极法门,但是模糊指向同样逻辑的事情倒是越来越多。
只是这个逻辑并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能一眼望穿,或者一言道尽。
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和任务分解,和处理生活事务的顺序毫无二致
写一篇好文章和做一场好推广的逻辑差别不大
搞定客户和搞定男女朋友能有什么差别?
治大国与烹小鲜之间的逻辑并不牵强...
我还是在沿着那条螺旋通道往上爬,但是有没有终点,能不能到达不再重要。
正所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鸡汤乔说的好,人生就是connecting the dots。
如果有一天顿悟时刻来临,那它也一定并非无源之水,不过是搬砖搬得久了,终于建成了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