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濒临死亡的写作群背后

一个濒临死亡的写作群背后

作者: 安心在奔跑 | 来源:发表于2016-04-19 17:36 被阅读20次

    有一个写作群,最近快死了。

    一个多月前,我所在的志愿者群里,有人提出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其他人的附和,于是有点写作意向的人都跳出来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专门建一个写写写群,从最简单的开始,每日500字。进群的每一个人,都信誓旦旦、踌躇满志。这其中,包括我。

    刚开始的10来天,大家基本都提前交稿,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除了打卡统计,还彼此点评,还将各自觉得写的好的集合在一起传给我们的志愿者群群主——超级友好又一针见血的星姐。

    对于我们能不能坚持下去,以及每日写500字到底多不多,星姐给了大家当头棒喝:“一条微博100多字,每日写3条微博的量算大吗?没有灵感?那只能证明你没有思考!”

    大家努力写着,半个月后,都卡着时间交了。

    又过了几天,有人提议从最开始的每日500字到三天1500字,理由是这样不用每天去为写而写,可以深入思考,然后写些深思熟虑的作品。

    大家又一致同意,似乎都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渐渐的,有人不能按时交稿。按照群规给大家发了一个红包,其他人也默认。后来,有人因为工作忙要加班告假一周,有人因为要出差没有电脑(这就是我)缺席一次,有人因为娃生病不能交稿。前几天的一个交稿时间,竟然没有一个人交稿了,群里也没有人提这个事。我想所有人应该没有忘记这个事,但大家选择忘记,选择了沉默。不交稿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一个致命理由,但仔细想想这个理由却都是能克服的。我们不能每次都等着马上要交稿最终截至日期了才来急匆匆的写,感觉十万火急,要达到时间合适、灵感丰沛、身体无恙的完美融合,然后再写出好的文字,机率真的不高。现实是生活中发生突发状况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能避免缺席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前备好稿。

    以前,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大领导的讲话稿,恰逢当时的大领导十分爱好讲话和开会。大小会议、签约仪式、招商推介、博览会等等他都喜欢出席。我们每次都字斟句酌,但还是很难一次就过,总要反复改。后来慢慢的,大家都达成了无言的默契,稿子就算写好了也不送审,磨磨唧唧的等到领导催了,再一层层送审。因为领导催时时间已经不充裕,于是就算大领导不满意也不会大动干戈的把稿子推倒重来,只能动动无足轻重的地方,我们的工作也减轻一些。这样的小技巧,以为能瞒天过海,直到一次协调会后,大领导把我们部门的人都留下,语气严厉的说“你们辛苦,我嘴上不说,全看在眼里。同样,你们的小伎俩,我也看在眼里。为什么有些人能脱颖而出,除了精益求精,就是坚持。想要获得成功,想要得到丰厚的回报,就要有压倒性的投入和优势,在我看来,无非四个字——持之以恒”。

    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个学期开学伊始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我要求大家进行一种身体锻炼——就是自己把胳膊尽量向前甩,然后再往后甩,每人每天坚持三百个来回这样的甩手运动。大家说说看,好不好啊?”同学们一想,这么简单的运动,谁能做不到啊?于是就异口同声地答道:“好!”并且有的同学急不可耐地现场就演示起来......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道:“同学们,每天按照要求进行甩手运动的同学有哪些?请举手!”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同学骄傲而又自豪地举起了手;又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举手表明坚持下来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半年后,苏格拉底依旧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时举手的只有一名同学——这名同学就是后来成就斐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87年的生命里都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大学时读她的故事,我多次流泪、心绪难平。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我们很难,难道我们比身体有缺陷的人还难吗?我们很忙,难道我们真的挤不出半个小时?我们对鸡汤一阵猛灌,似乎那个变努力、变积极、变美好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转眼,我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下一次,我们看见成功人士分享,听见那些道理,也许会翻然悔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啊,但距离上次我们懂得已经过去许多时间,别人走出去好远,远到我们只能看见背影。

    一辈子好短,不要最后只能有一个小盒子证明你来过;一年好短,不要一年后除了眼角的皱纹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们不能主宰其他,但针对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让自己变的更美好。至少,比现在好,不是吗?

    “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做不到,别叽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濒临死亡的写作群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hz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