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有限的经验来说,再没有哪个族群比巴黎人更热爱、更讲究甜品和烘培技术了。他们似乎与生俱来懂得享受生活每一面,并将它变成一门艺术。
在巴黎,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甜品店,穿着不怎么讲究的普通人也有那份闲心坐下来,要一份可颂配上一杯咖啡,在这片诞生过拉辛、魏尔伦、艾吕雅以及波德莱尔的土地上,细细回味他们曾经的爱情。
在我看来,一个懂得甜品艺术的民族,一定深谙爱情之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8470/e0918fc096c752c6.jpg)
在候机咖啡厅里,我一边享受着小巧厚实的Canele(又译作可露丽),一边翻看美食博客。一个旅居巴黎的中国女人写的文字擒取了我的目光。风情别致的她描绘着“用少女般的心情品尝Canele”,同时也在絮絮叨叨她的爱情。
她说她碰见一个“完美的绅士”,永远懂得为女伴披上大衣、散步走右侧、聚会完毕及时送上感谢短信。同时她也在感慨,如此“完美的恋爱对象”已自成一体,见多识广,女人们很难真正走进他的世界。
这篇文章看得我哑然失笑。这就是大部分中国女人的想法,即使她们可能受过良好教育,也在国外生活多年,在爱情里她们依然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就像品尝一份精致的甜点,她们只能用“好吃”、“好好吃”来形容味蕾的感受,她们只会照杂志或网络的推荐按图索骥寻找热门的甜品店,她们总是做不到尊重自己的感受,甚至反过来,学会创造自己的爱情艺术。
所以一个中国女人失恋,大部分都在扮演怨妇哭诉对方的无礼粗暴失格之处,似乎这样才是顺理成章的分手理由;只有小部分人会说:哦,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们不合适,所以分手各自寻找更好的人生。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爱情看作是一段人生发酵的历程,你还会在乎那些早被弃置角落的失败面团吗?你走进一家整洁敞亮、香气四溢的甜品店,柜台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美好的甜品。有色彩缤纷的马卡龙、有憨态可掬的可露丽、有新鲜诱人的柠檬挞,还有形状各异令人垂涎的可颂、蝴蝶酥、杯子蛋糕等等。你或许对某一款情有独钟,可是你还是愿意多尝试不同口味,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辨识出你的最爱。
对于可口的,你未必食尽;对于不对味的,你也顶多浅尝辄止。你看,对于爱情,不也一样吗?
或许哪一天,你有了兴致,挂上围兜开始学着凭一己之力烘烤蛋糕。你有这份心,也有这样的能力,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独特口味!
祝每一位热爱甜品的姑娘都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像巴黎人一样去爱和创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