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8日开始,我有幸参加由《中国教育报》的读书会,领读者是常玉龙老师,共读书目是《静悄悄的革命》,这是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编纂的书籍,书本不厚,但是如果自己读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但是在常玉龙老师21天每天早上语音的解读、群内老师的提问下,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我自我感觉收获很大,也对现如今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知道了综合学习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知道了学习共同个体的一定是未来学校、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路径,因为现在各个学校幼儿园已经在进行实践,只是实践和理解的深度不一样而已。
以下是我在第15天的学习记录:
一、常老师学习内容记录及思考
(一)综合学习是结合现有课程中的内容来开展还是专门设置综合学习课程来开展?在实施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为了综合而综合。例子:“水的综合学习”,每个学科老师讲水的知识(语文老师讲水的诗词、数学老师讲如何测量水),看上去像综合学习,其实还是学科学习。
(二)综合学习的3个特点:
1.基于实践的学习。制造自身学习、探究的,观察变化和成长?
2.课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有预设,但是在不断的预设中产生虚新的内容,如第三章第6节中关于水的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生成性。
3.教师一定要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实践学习当中。
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主要区别:学科课程学习中教师对知识很熟悉,只要教师讲给学生听,学生认真学习就可以了;综合学习的过程与内容教师也不是很清楚,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在过程中不断互相启发互相提出问题,促进互相思考,通过这个过程不断让学习过程向后推延。
二、阅读书本后的记录与思考
(一)阅读记录
1.综合学习的意义

3.综合学习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例子:向残疾人学习、老人福利主题学习等
(二)阅读思考
对于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引发的普遍问题就是:孩子们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学了这些内容是为了什么?造成了唯分数论的情况,也导致了现在很多孩子出现了空心病,以及缺少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
如果学校和家庭中能够尝试进行综合性的学习,那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了解决的可能性?那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出现的焦虑、抑郁是不是也能减少?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因此,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属于综合学习,属于孩子自己。
(三)问题
那如何才能在以知识性学习学习为主的大环境中,为综合性学习留出生长的土壤和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