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有情绪的人被认为情商低、脆弱、不聪明、不能有效管控自己。而那些喜怒不表露于形的人,则被认为是聪明的、强大的、不可摧毁的。然而,并非如此,聪明的人会有效运用情绪告诉自己的信息,同时用理性管理情绪,两者统一来应对生活。
神经科学家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表明,感知能力的进化早于思考能力。人类的情绪来自于边缘系统,它深埋在大脑皮层之下。大脑皮层产生思维,即在情绪系统之上才产生思维系统。即情绪是组成人类身体更为基础的一部分,也是生理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绪的存在正常又合理。
情绪是指各种感觉,包括恐惧、难过、同情、生气、厌恶、好奇、热情等。情绪是我们对自己、对外界的正常生理反应,是身体和人类沟通的方式,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需要怎么做。实质上也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例如,看到危险的情况感觉恐惧,这是情绪在告诉你赶快逃离;他人的行为让你厌恶,是情绪在阻止你和他交往;对某个新知识感到好奇,是情绪在推动你快去学习;遇到陷入困境的人,你会同情,那是情绪在提醒你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情绪存在的作用和目的。它不但帮助我们适应世界,更好生活。另外还有深层次的丰富意义,帮我们认识并完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爱、向往这类情绪,让你学会关怀他人、接近他人、与他人产生连接,感知到自己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是有存在价值的个体。
不过小时候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会不自觉地隐藏或否认自己的情绪。他们会认为具备情感是羞耻的,表露出脆弱和无助是惹人生厌的。他们压制了真实的情感,不表达不诉说,也分辨不出他人的情绪。
这类人内化情绪,把它埋在心里。这要么导致他的生活如一坛死水般无知无觉,如精神上空虚、麻木、失去生活的动力与热情、没有目标和价值感;要么这些混乱的情绪在他的心里横冲直撞,通过身体上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不明原因的胃病、头痛、失眠等,都是由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生理不适。当情绪被安抚后,身体的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了。
为了阻止这些不良后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学会识别情绪,并勇敢地表达出来。例如,我感觉不开心了、我很失望等,而不是内化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