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童年趣事》,等他动笔写的时候,我在一旁也思索起已久别的童年。
在我读小学那会,父母在三线城市做些小生意,我回到老家和表弟一起,由瘦小的外婆照顾一日三餐。那时我个子小,加上身体弱,因此在外面上学就常常受人欺负。
暑假在乡下时,那些同村打着赤膊,身体晒得黝黑的男孩基本也不找我玩,因此我常常就站在水泥坪上,看着他们爬树上捉天牛掏鸟窝,跑到屋檐下捅马蜂窝,或者傍晚时拎着一麻袋的小鱼小虾哼着歌......但那都没允许我加入。

“去我家玩不?”一天住在小坡后的同村女孩邀约我和表弟,虽说有点不好意思去女孩子家,但想着待在床上看一下午画片实在无聊,便穿上鞋子同去。也是打那时候起,我们一放假便一起约着在家,有时到女孩那里,有时就在外婆那红砖房里玩。
避开同龄男孩的身影,女孩带上比我们小好几岁的弟弟妹妹们,我们吹着电风扇,看一些搞笑或恐怖的电影。忽然有天,我咳两声后,提议来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见一名红衣女子一瘸一拐地走在无人的小路上,四周呜呜叫个不停......”我把自己看的那些小说和电影组合在一起,时而张牙舞爪,时而挤眉弄眼,时而滑稽地尖着嗓子来展示配角的声音。我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角,我们在阴森的“恐怖镇”调查灵异事件,我们去到大都市的顶楼与反派决一死战。有时我们是傻头傻脑的捉鬼小队,有时是拯救世界的冒险者......
他们听着,忘记夏日的闷热,忘记早点回去准备收苞谷,忘记美好的童年正在一点点远逝。我也在一个个充满想象的午后,在一场场奇妙无比的冒险里,渐渐与儿时的玩伴疏远、陌生。

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不知道什么才会使自己感到快乐,不知道来人世间一趟到底有什么价值。那时的我,终日将自己囚禁,关闭与人的对话,无所事事地虚度不可挽回的青春。
发生改变是某个下雨的午后,我独自在三楼狭小阴冷的教室备课,听着雨敲打着玻璃窗,我的心突然有什么喷薄而出。我想写故事,我想写小说,我想把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点点滴滴,用文字铺洒下来。
那一天,我写出人生第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

从那时起,我便有写作的习惯,但因为些许自卑,我将文稿保存在电脑文件夹,几乎不让人知道。就这样,默默地在小城市里,书写儿时延续下来的,那闪闪发光的想象。
现在的我,已然不会去讲那些带些无厘头的恐怖故事,也没有与过去的伙伴有深入的交际,偶尔回乡望着那砌上瓷砖明净的地方,那余留着童年美梦的地方,我总有些叹息。听说女孩早就辍学打工,前年就已嫁人,而表弟现在也面临进入社会工作的挑战,我也已经不再年轻。过去的记忆如这腊冬的风,似有似无地告诉着我一些事,一些不应该忘记的事。
我常常想着自己写作的意义,但或许就像童年时待在屋里讲故事一样吧,那是我存在的象征,是我对抗孤独的风衣。人能有多少纯粹的爱好呢,既然喜欢,那就继续保持,就像那时度过的每个午后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