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释放出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动,而不是快乐。奖励的承诺保证了被试者成功地行动,从而获得奖励。当奖励系统活跃时,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就像现代化设备手机、电脑一样,通过点击,它能够不断提供给我们多巴胺刺激,让我们欲罢不能,我们搜索,再搜索,搜索更多的,直到你觉得满意。
奖励的承诺有很大的力量。戒掉一种成瘾的习惯,不妨利用奖励的承诺来实现。但是,另一方面,奖励的承诺会带给我们压力,会让我们继续追求那些不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而且不会给你释放“停下来”的信号。这就会导致你的失落和痛苦。
如果我们想要拥有自控力,就需要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是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思考:原来每次购物时都兴奋满满,但到最后结账时会有失落的答案在这一章节里找到了。从这一章里,我可以了解到超市促销背后的原理,引导你购买本不需要的东西的秘密。知道这个秘密后,我会尝试着再去超市时,时刻提醒自己,关注真正需要买的东西,而不是徒增压力的无用的东西。另外,我自己在微信、微博等网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直没有戒掉,我也许应该找到一个奖励的承诺来刺激我的多巴胺系统,引导和激励我去改变。
第六章: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当你感到压力时,你的大脑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够带给你快乐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大脑更容易受到诱惑。
如:节食的人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会选择暴饮暴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担忧的女性,会通过购物来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抑。是的,没错。
思考:最近我正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刚刚买了房成为房奴的我,开始了房贷、养娃的生活。生活支出和收入持平状态,每月每月结余的日子让我感到非常焦虑,但是我又想买更多的东西……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运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散步、瑜伽或外出,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当我们面临恐惧时,我们会选择拖延或逃避。关键是,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的罪恶感、羞耻感、失控干和绝望感。然后你会选择再次屈服于诱惑,再次责备自己……陷入恶性循环。所以作者建议,失败的时候,请选择原谅自己。自我同情比自我批评更有效地提升你的自控力。因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也会耗尽“我要做”和“我想做”的力量。
思考:我经常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一旦我没有达成我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我就会承认自己是失败的。然后陷入焦虑和自责中不能自拔。这个章节让我学会了当再次失败时,我会选择原谅自己,安慰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失败作为放弃的借口,不再做焦虑的奴隶,尝试改善自己的心情。
发誓改变会让人充满希望。但是改变的承诺往往也是很少能朝向我么希望的方向发展。因为当我们真正去做出改变时会被面临的挑战当头一棒,因为奖励的承诺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然后陷入自责和放弃的循环中。当我们再次感觉失控需要再次拥有希望时,我们会再次发誓做出改变……循环又开始了。
思考:我经常做出改变的承诺。如:坚持日更、坚持学习、坚持读书,提升自己,让自己增值。当我写下我的计划时,我觉得很开心,充满希望。但是当我实施了两天或者一周后,就会渐渐丧失最开始的激情,然后是自责和焦虑,最后是放弃。这个循环被称为“虚假希望综合征”。因为改变的承诺并不是做出改变的妙招,而只是让你感觉良好的方法。这可是两码事。这带给你的只是一种感觉的美好。下决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容易的环节,但之后的行动是越来越难的。因为你只做到了承诺改变,却并没有做到了真正的改变,所以才会一次次放弃和重新承诺。
第七章: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权衡“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时,大脑处理选项的方式相当不一样。“即时奖励”会激活人类更古老、更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相应的多巴胺产生欲望。“未来奖励”则不太能激活这个奖励系统。但是,一旦你和诱惑之间有了距离,大脑的自控系统会重新掌控局面,选择“未来奖励”的机会大于选择“即时奖励”。所以如果你想要获得延时奖励的快感时,不妨将你和诱惑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让它放在你视线之外,它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10分钟延迟法则”:坚持10分钟,可以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当你想要接受“即时奖励”时,你告诉自己等待10分钟。想要获得一个冷静明智的头脑,我们就需要在所有诱惑面前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10分钟以后你仍想要,就可以拥有它。
思考:“10分钟延迟法则”我认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当我想要看微信、微博时,我要告诉自己坚持10分钟,190分钟以后再选择看还是不看。我相信这个方法是会对我产生一定的作用的、因为10分钟之后,我可能还在做之前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而忘记了去看微信朋友圈。
试着想象未来的自己的样子,未来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将会有什么联系,今天的所作所为会对未来的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第八章: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人生来就是要与其他人产生联系。我们有专门的脑细胞管这件事,它叫做“镜像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它分布在整个大脑中,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所有的经历。当你看到一个人手被菜刀切伤时,你的脸部表情会抽动,心也会跟着有疼的感觉。这就是传染。这就意味着,当你在看到别人去拿饮料、零食或信用卡的时候,你也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们的行为。当我们和朋友一起购物时往往会比自己单独购物要花的多。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也受到了诱惑。
所以为了不被轻易传染,你需要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为了避免重蹈别人意志力失效的覆辙,我们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目标。想一想自己何时回受到怎样的诱惑,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向意志力成功的人学习。
第九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讽刺性反弹”效应: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会像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如:失眠者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忧心忡忡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次陷入迷茫和担忧。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就是放弃自控,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就不会再来烦你了。
忠于自己的感受,但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当你产生不快的想法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专注于呼吸,想象这些想法像浮云一样散去。
直面自己的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提醒自己“反弹”的效应,记住你真正重要的目标。
驾驭冲动。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