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408天)
1946年8月19日(周一)杭州,晨晴,28°C,今日美金值自二千O二十元加至三千三百五十元一金。
晨六点起。朱仲翔来,刚从台湾回。他在台湾盐务署工作了半年,说陈公侠(台湾主官)励精图治,颇有朝气……
仲翔答应明年来浙大。中午至西斋一楼,沈思岩、杨增慧夫妇邀请,中膳,招待季午夫妇。
三点半,季午夫妇赴城站,坐火车去苏州,写了封介绍信,让他去见教育部高教司周纶阁。
学校第二期建设项目今天下午定标。上午报载,美金对法币大幅升值,从2020元升至3350元,为此,大家都认为物价会有大幅波动,故对定标价格颇多争执……定标会由馥初主持,我未参加。
因法币今日大幅贬值,金价大涨,为浙大附中所购之吴牙巷38号之房主王翼年来,想毁约,说当时讲好是以三根金条出售房产,折价法币为四千五百万元,但一直未签合同,现欲加价至五千一百万元。沈铸颜想放弃此屋,我则认为不可,情愿加价购买,只要审计处那边能通得过即可。另,之前嘱沈鲁珍在沪采购电线、Jeep车、 Monroe Calculator等,均迟迟未办,现金价大涨,学校损失巨大。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
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