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环保,不相与谋卡申夫社会热点
既然《塑料王国》看不了了,那就看看别人家的垃圾分类有多牛吧!

既然《塑料王国》看不了了,那就看看别人家的垃圾分类有多牛吧!

作者: 温宁0_0 | 来源:发表于2017-01-10 11:30 被阅读224次

    最近一部关于垃圾的纪录片爆红,就是王久良导演的《塑料王国》(Plastic China),导演用了三年时间追踪了来自美国的垃圾是如何在中国沿海的贫困村镇里被全无保护措施的村民手工分拣,然后又被送到工厂成为我们每天喝的饮料包装瓶的原材料的全过程。虽然已经被刷屏了一阵子,但我还没来得及完整地观看这部片子,今天想好好看看影片,顺便图解一下,百度之后却发现已经找不到片源,知乎、朋友圈有关这部影片的介绍和讨论也已经无法查看,只能无奈地说,这种处理方式很中国特色。

    既然同样是不擅长反省的民族,今天就来看看岛国日本是如何对待垃圾的吧。不久前看了白岩松07年主持《东方时空》时做的一个专题,叫《岩松看日本》,其中有一集专门记录了白岩松对日本环保文化的感受,日本如今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的确让人汗颜。

    从2011年数据来看,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这要得益于他们极致的垃圾分类处理。目前比较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就是垃圾分类,也就是在源头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全世界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日本,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也已经成了一种全民信仰,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岩松看日本》的环保篇就追踪了垃圾分类在日本的整个循环过程,从个人到组织再到企业,环环相扣,毫不脱节。

    垃圾分类的源头——垃圾箱

    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做起,垃圾箱的分类设计就至关重要。和我国的垃圾箱相比,日本的垃圾箱颇为壮观,总是成排伫立,有专门放塑料瓶的、专门放报纸杂志的、专门放易拉罐和玻璃瓶的等等。不仅投放的入口形状是量身定制的,垃圾箱上还贴了图文标识,一目了然。

    日本普通家庭的垃圾分类

    日本居民的垃圾回收处理都是严格按照垃圾分类回收规定进行的。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循环利用,拿日本的我孙子市来说,2005年,我孙子市的废品再利用率达到了40%,在10万人以上的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我孙子市从1981年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最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而如今则细到了17类,比如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

    新居浜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垃圾分类信息

    不仅市民们家的垃圾都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的投放时间也是固定的,将垃圾从社区运往垃圾回收站的车辆也相应地进行了分类。居民们需要在指定的时间把垃圾送到社区指定的垃圾回收地点。如果居民们没能按时、按地投放某类垃圾,垃圾车一旦开走,就要将垃圾再带回家等待下一次回收,有时候某类垃圾的回收周期为一周一次或者更久,赶不上时间的话就要再把垃圾储存在家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东京都武藏野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垃圾收集日信息

    听起来是不是已经很繁琐了?不过我孙子市的垃圾分类还不是最极致的,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经达到了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自从开始这样分类收集垃圾以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会注意尽量少制造垃圾,尽量把垃圾排放量压缩,也更加节省,不愿意浪费,对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因为垃圾处理得好,城市里边也比过去干净许多,人们的清洁意识也提高了,甚至经常有人义务地为街道做清扫工作。

    垃圾分类的中转站——垃圾回收站

    垃圾被回收后会先被送到市内的垃圾站,进行初步的垃圾筛选处理。

    垃圾站先将垃圾分成能用的东西和不能用的东西,将能用的东西进行修理,然后低价卖给需要的人,如果想买的人自己想修理,也可以无偿提供给对方;不能修理的东西,会放到破碎机里破碎,然后将作为燃烧垃圾,送到燃烧炉燃烧。

    有些垃圾在经过回收再利用后便可以变废为宝,垃圾站的工作人员拿自己身上穿的制服作了说明。将塑料瓶还原成纤维,和棉一起做成混纺材料,就可以生产衣物,17个2公升容量的塑料瓶转化的纤维就可以制成一件制服。

    不过,这样复杂的回收处理过程在市内的小回收中心是完不成的,那些处理不了的垃圾,还得送到更大的垃圾中心去。

    舞洲垃圾处理厂

    舞洲垃圾处理中心位于日本大阪,主要是对一些可燃垃圾和大型垃圾进行处理,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900吨的普通垃圾、100多吨的大型垃圾,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虽然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动化,所以每个班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只有9个人。

    汽车会已经分完类的垃圾拉到这个厂子里,然后投入到垃圾坑里。垃圾会进入到一个焚烧炉,焚烧炉内的温度高达900度,再经过分解、除臭等等的一些列动作,最后变成颗粒状的物质排出。经过焚烧炉焚化之后的粉末性物质,体积只是原来的1/5,重量只是原来的1/15。而且在排出的过程中,它的气体经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处理,最后在烟囱里排出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公害的了。同时通过下水道被排走的废水,也经过了各种高科技的处理了之后,也是没有公害的。

    大型垃圾的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专门的切割设备会先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还会有专门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废品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产生经济效益。而在这个垃圾工厂里,变废为宝还不只这一个方面。

    舞洲垃圾处理厂的发电电数达到了21990千瓦。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它的发电量能解决44000多部500瓦的家用吸尘器的耗电量,不仅供了自己的电用,还能卖出去很多电,每年能卖出好几亿日元。

    另外这里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舞洲工场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家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 设计,像一座五彩斑斓的童话城堡,有着五百多个形状各异的窗户,其中八成是装饰品,天蓝色大烟囱上红黄相间的条纹象征燃烧的火焰,建筑全体被植物覆盖,将有烟囱的小房间装饰得像小餐馆一样明亮。曲线设计和大片绿植相互映衬,大大减少了钢筋水泥的冰冷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工厂的二楼和三楼全都对外开放,市民可以通过提前预约进行参观。

    舞洲垃圾处理厂另一个有意义的角色是儿童的环保科技馆。日本的小学从四年级课程开始就开设环保这方面的内容,小学生们经常来这里参观。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更感兴趣,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工厂内部设有许多为儿童设计的展示和互动游戏,从这些独特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日本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苦用心。

    舞洲工场是用社保基金增值盈利的部分来建成的,运营也是自负盈亏的,虽然投资很大,但因为循环利用的环保原理,还能保持略有赢利。这座神奇的工厂,不仅能很好地消化处理垃圾,同时还能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它还是环保教育的基地,将其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

    日本对外来人口的环保教育

    垃圾分类宣传册

    许多在日本的外国人感觉在日本生活最不适应的一个地方之一就是细致的垃圾分类。许多外国人刚去到日本小区时,小区都会给他们发一本小册子。里面会详细地介绍如何将不同的垃圾分门别类。尽管如此,许多外国人在第一次扔垃圾的时候还是会弄错,可见垃圾分类的明细和条目之繁多。在日本个人环保的意识可谓是深入人心。

    日本的公共环保——超市回收

    说到垃圾回收,白色污染是最普遍也最令人头疼的垃圾种类,在日本许多大型超市都为居民设有回收箱,市民在超市将白色塑料饭盒包装的商品买回家,使用完毕后,会将白色塑料饭盒清洗干净后再交回到超市的回收箱。装牛奶的纸盒也同样可以回收。

    看似麻烦的购物过程,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参与其中的民众还是很多。拿节目中采访的那家超市来说,整个一月份就回收了36公斤牛奶盒、25公斤塑料瓶子、15公斤白色饭盒,当年的整个一月份就回收了5538枚,2月份是5885枚。

    日本的公共环保——消费者倒逼厂商

    据说这种回收方式最早并不是由生产白色饭盒的企业提出来的,而是由日本的消费者提出来的。

    白色饭盒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东西,它们轻便又廉价,配合了速食时代的节奏,但当大量的一次性餐具雪片般地被人使用、丢弃,就会产生严重的污染。人们意识到问题之后,开始提倡不使用这种餐盒,掀起了抵制运动。企业出于对自身存亡的担忧所以开始回收饭盒,企业间的竞争又令更多的企业开始投身饭盒回收工作。最后形成消费者,企业,环境间的良性循环。

    其实生产一个回收白色饭盒的成本要比生产一个新饭盒的成本高,日本政府也没有对白色饭盒回收有硬性地规定和要求,企业更多的是在自主地做这件事情。现在日本一共有40个生产白色饭盒的工厂,其中八家工厂既生产白色饭盒,又回收白色饭盒。而这八家的生产量,占到日本总饭盒生产量的90%。

    企业迫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开始进行回收工作,同时又对消费者提出回收要求,就是买回去的饭盒需要清洗干净后再送回超市的回收箱。因为回收成本较高,餐具较脏的话,就不适宜回收,只能作为垃圾烧掉,对这些要求,消费者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尽管如此,日本企业的白色饭盒回收仍旧任务艰巨。目前只有十分之三的日本家庭能够把白色饭盒清洗干净送回回收箱,日本企业希望在未来,每生产100个白色饭盒,都能回收30个以上的符合回收标准的白色饭盒。

    回收后的白色饭盒经过循环处理,非但不会变成“白色污染”,还能重新流通到超市被人们再次利用。目前在日本,大概五个白色饭盒里就有一个是环保饭盒。不仅如此,如之前提到的垃圾循环处理可以制成布料,被回收的塑料瓶经过新的工业化的流程之后,会变成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被回收的牛奶纸盒,最后变成了卫生纸出售,价钱比不是这样生产的卫生纸要便宜一点。这样的环保商品还会打上超市的名字,变成超市的回收再利用的特色商品。

    电子垃圾回收

    在日本循环再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生活用品要回收再利用,对于令人头疼的电子垃圾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环境,努力实现循环型经济社会,2001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这部法律不仅规定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承担回收义务,而且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的价格里也包含这种产品的再循环费用。

    日本有四十多家家电循环利用中心和循环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吃家电”的工厂。

    企业研发环保产品

    废品回收再利用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但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就环保的话,就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了。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纷纷研发各种绿色节能产品。比如日本知名企业松下公司,就投产了许多绿色产品。

    其实日本重视环境保护也走过不短的弯路。从1965年到1974年这十年,日本的经济高度增长,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另一方面,比如说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损坏了很多人的健康,公害事件频繁发生,比如我们熟知的水俣病。有了这样悲惨的教训,国家、企业和个人才认识到事业与环保必须同行。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循环型社会的确立,日本用了整整几十年的时间。今天在世界六千亿美元的环保产业市场中,日本占了三千八百多亿美元,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在日本,循环型社会被形象地比喻为一棵大树,树的根系是零排放理念,节约精神,环境政策,企业民众的参与,而这棵大树的片片落叶是旧的思维方式和经济方式。

    日本的环境变迁引人深思,是不是一定要等到遭遇变故、受到环境威胁了,才开始考虑保护环境?

    反观自身,中国的垃圾产量世界第一,全国600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垃圾如何处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90%为填埋,只有7%为焚烧,其余为堆肥等处理方式。在全国668座城市当中,325个城市还没有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量的垃圾只是做简单的堆放,产生了大量的异味以及一氧化碳等,严重污染了水体、大气、土壤。截至目前,虽然中国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6年,可至今也没能够有效的推广,收效甚微。

    对于日本环保的事业来说,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对于我们,似乎还在等待亡的羊足够多、足够惨,真怕悔之晚矣的那天到来,觉醒的最佳时机就是立刻,从点滴做起,从不穷奢极欲开始,从理性消费开始,在国家垃圾分类系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减少个人的垃圾产量,尽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要图一时方便,现在怕麻烦,未来可能就要面对灾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然《塑料王国》看不了了,那就看看别人家的垃圾分类有多牛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y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