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壮观的场面,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
上午,陆陆续续来了好多客人。王大妈打来一桶热水,与苏琴一起给奶奶擦身,梳头收拾干净后,兄弟二人将她抬到了苏霸王家的堂屋里。”奶奶七十大寿时有约定:“她吃饭轮到哪个儿子家,死后就在哪个二子家里操办后事。兄弟二人寸步不离陪在母亲身旁,其余的人也都围着团团转。烧饭之内的事情,就由亲戚朋友和邻居们代劳。
中午的时候,奶奶突然又精神了起来,称“回光返照”。还要吃稀饭,要求苏霸王亲自拿米在他家灶台上煮!”当时的情况是:客人都聚在苏霸王家里,烧饭吃饭就安排在了苏大大家里。事后再算账,苏霸王家里就没开火。”奶奶坚持说还没轮到苏大大家!理应吃苏霸王的。”大家只好表面上依着她,实际上还是在苏大大的灶台上去盛的。只是没让她知道而已。
喝了几口米汤后,又对苏霸王说:“扶我去你的床上睡一会儿,我要把你们家的晦气一并带走。已后和和气气,好过日子!”
睡了一小会儿又说:“扶我去堂屋吧!我家谎谎在催我上路啦。”
兄弟两又把她抬回了堂屋里的长椅上,其他人也跟着拥到了堂屋里。不一会儿,只听见苏大大一声令下——“跪下!跪下!都跪下!”大家都扑通、扑通的跪下了。整个堂屋都跪满了人,还跪到了门外。
现场所有人都呜、呜、呜的哭了起来,二娃和三弟也跟着大伙儿一起哭。二娃知道奶奶走了,只是觉得很奇怪。便小声对三娃和老七说道——“弟弟: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去年哥哥走的时候,一会儿妈晕了,一会儿爸晕了。咋这会儿就没人晕呢?”三娃和老七对望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哭声喊混成一片,王大妈的声音最大,力压全场。嘴里不停的数着:“我的妈呀!娘啊!已后就没人疼啦……”
几分钟后,苏大大下令——“大家都别哭了,意思一下就行啦!赶紧烧纸钱吧。”众人七手八脚地烧起了纸钱,称“烧落气钱”。
都起来,让我出去一下”,苏大大从人群里挤了出去。找来一根一米左右长的竹棍和一节绳子,一只奶奶穿过的尖尖鞋。奶奶裹过脚。他麻利的把尖尖鞋绑在了竹棍上面。老四扛来了一条长木梯子,搭在了堂屋左侧的墙壁上。苏大大左手拿着竹棍,右手抓着木梯迅速爬了上去。转身伸出右手,小心翼翼的把草房屋顶弄出个洞来。然后大声喊道:“天煞出!地煞出!凶神恶煞出!”外面由苏兴接应,苏兴是苏霸王四叔的儿子。苏大大喊一声什么“出”,苏兴就得附和着应一声“出!”简短的对话完毕之后。苏大大将竹棍从洞口射了出去,苏兴迅速将它扔到更远的地方去了,称“出煞”。
大家把奶奶抬到了事先准备好的门板上,给她换上了寿衣寿鞋。苏霸王把奶奶床上的席子拿来铺在了地上,把奶奶抬到席子上面,称“接地气”。接接地气收尸快(僵硬)。接着抬进了棺材里。棺材放在堂屋进门右侧的两条长凳上。苏琴拿来一个装有石蜡的小碗,划燃火柴将里面的灯芯点燃,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棺材底下,用簸箩罩着,称“长明灯”。苏霸王挨个的为众人系上了红麻绳。大家都在苏大大的吩咐下各自忙开了。
苏琴与刘世俊专门负责守候在棺材旁,称(守孝),守孝是女儿女婿的正事。闲暇之余帮忙叠纸钱和做一些手工活。王大妈和元芬负责为客人端茶倒水,和陪女客人哭。凡有女客人前来奔丧,其中一人就得先哭,以示引导。哭过三五分钟后,负责发放孝帕的人就会给客人送上孝帕,将客人劝起。一日三餐,餐餐吃饭时都得在棺材前哭一场,称“哭衣禄”。
苏大大与苏霸负责安排接待等大事小情,老四老五负责跑腿打杂与接待。迎接长辈或长者都得行大礼,单腿下跪,低着头给客人打完招呼后,起身把客领进门。有人专门负责采购,有人专门负责挑水,有人负责烧饭,有人负责跑腿打杂。有人负责陪同风水师选址选出殡的日子。
还请来了几名道士(专门负责善后事的团队)。道士拿出一幅两米长、一米二宽,画有各种菩萨肖像的图纸,挂在了堂屋正中的墙壁上。再用一张平时吃饭的桌子铺上红色围布后,摆在了图纸的正前方。桌子上面整齐的摆放着白色、黑色、红、黄、绿五种颜色做成相同大小的牌位,上面写有不同的标语。称“东、西、南、北、中五方地脉龙神的牌位”。牌位前方放着一冞米,米里插着点燃的香烛,左右分别放着酒、肉,点心、茶水等贡品。
一切布置就绪后,开始了敲锣打鼓。途中有人穿袈裟扮唐僧。晚上,道士会在院子里转圈圈,称“散花”。客人与道士分成两个派系唱对台戏,说绕口令、对春联、猜谜语等,每个人都可以上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奶奶亡魂祈福、诵祭文、奠酒、烧纸钱等。足足搞了三天三夜,好一番热闹。这还只是一般的开灵、应七、还库。
道士用五颜六色的纸为奶奶做了花园房子。苏大大的两个女儿,自发的凑钱买了彩纸,做了花伞、小狗、服侍奶奶的金童玉女。
第四天的中午吃饭时,有人开玩笑的说,“吃饱点啰!下午干活才有劲呢!”午饭过后,众人一一给奶奶作揖道别后,棺材盖上了,从此阴阳两隔离。
道士头领站在堂屋正中,面朝大门外颂着经文。旁边站着一个小道士,咚、咚、咚的敲着木鱼。
老四端来一条长凳放在了他们面前,香灯师(专门负责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的人)放了一个泥团在长凳上,熟练的点燃了香烛插上。老五把一块放着少许饭菜的瓦片,放在了长凳上。
道士念完经文后,迅速将瓦片和泥团扔出了大门外,大叫了一声——“发” ,称“发丧”。老四麻利的将长凳端走了。
大门左右分别站了一排壮劳力,众人前赴后涌的把棺材抬到了大门外的长凳上。用架杠(很粗的木棒)把棺材架好后,再用很粗的绳子绑得结结实实。
由八个壮劳力分成两组,前后各四人相互配合。每个人都脱光了上衣,肩上搭了一条帕子,裤脚挽得高高的,手里拿了一根拐杖,以防道路不平。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苏大大的一声令下——“起”。鞭炮声立刻响起,“嘿哟”一声抬起了棺材。两侧的人迅速将棺材下面的长凳撤走。
走在最前面的是香灯师,他左手腕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纸钱与香烛。还背着一个背篼,里面装着纸钱香烛和鞭炮。他边走边扔纸钱,一直要扔到目的地,称“撒买路钱”。
第二,是举望山钱竿子的,望山钱是烧给山王的。用纯白色的纸做成,一岁一张,期间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在了屋顶上面。远处的人通过看望山钱,就能判断出逝者的年龄。
接着是挑夫,挑着纸钱箱子和老纸罐子。装满纸钱的箱子称“库箱”,库箱是烧给库官的。库官是掌管货币的,必须得还库。不然纸钱就白烧了。”
随后是抬花圈与彩帐的(客人送的布料,被套、毯子等)统称“彩帐”。上面帖有条幅,条幅上面清楚的写着赠送者的姓名,与逝者之间的关系等。
接着是道士——敲着锣、打着鼓、吹着萨拉。
苏霸王端着一个小簸盖紧随其后,簸盖正中放着灵牌,一个泥团,插有点燃的香烛、贡品等。还举着一根一米左右长的细竹竿,上面挂着彩旗,彩旗的条幅上面分别写着标语,称“引路花”。
棺材紧随其后,众人纷纷围着棺材转。有人端着长凳随时准备歇息,有人光着膀子随时准备替换。大家前赴后涌,相互配合,目的是保护好棺材,一路上不出一丁点儿闪失。
老弱妇幼等人头顶孝帕,哭喊着跟在棺材后面送行。送到目的地后,除彩帐带回家之外,花圈最后摆在坟前。其余的都埋掉或烧掉,唯独灵牌还得端回家,与堂屋里的摆设一起贡着。
坑挖到合适的深度后,先往坑里撒上一层朱砂与雄黄。然后,在四周分别放上一尺左右长的粗木棒,在把棺材放进坑里。老纸罐子放在棺材头部右侧紧贴着棺材处。待风水师用罗盘调整好方位后,继续等待。
时辰一到,鞭炮声立刻响起。迅速将棺材底下的木棒拔掉,让棺材着地。随即将搅拌好的石灰砂浆,往棺材上面裹。裹上厚厚的一层石膏后,抽支烟休息片刻。等石膏稍干一点后,开始掩埋。众人连夜掩埋成平坟后散去,第二天返回接着堆砌,直到把坟砌好为止。
然后回家吃中午饭,称“吃杠子肉”。自打奶奶咽气那天起,奶奶的儿孙们个个都素食主义者,终于可以吃荤了。
席间,苏大大与苏霸王一起,到每一张饭桌跟前,恭恭敬敬的对着桌子,给客人作几个揖。表示感谢!“累了大家几天几夜,大家都辛苦了!”客人也会起身回谢!“应该的,太客气了!”
午饭过后,客人陆陆续续地散去了。第二天吃过早饭,王大妈带上贡品,领着奶奶的儿孙们一起前往坟前,伤伤心心的大哭了一场,称“复山”。
据说人有三魂,苏大大从屋顶的洞口,请出去的是奶奶的二魂。一魂是咽气之前随爷爷去了。三魂在咽气时落到地底下去了。道士头领根据奶奶的生辰八字,结合咽气的时辰,掐算出了深度。三魂落下地面七尺深,每天上升一尺,第七天午后,事发当天的同一时辰。黑白无常会压着一魂二魂回家来迎走第三魂,称“回煞”。
那个时辰家里不可以有人,要是有人在家,魂魄会被黑白无常一同抓走。为了安全起见,尽量前后各增加一个时辰。
回煞之后才可以把屋顶上的洞补上。奶奶之前住过的房间里、堂屋里、灶台前都得摆放供品。据说在供品前撒上灰,还会看到脚印。
每七天烧一次纸钱,称“烧七附子”。三十五天的时候,苏琴与刘世俊二人负责请来了道士和一些亲戚。还搬来了烧饭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称“应五七”。“五七”仪式的费用由女儿女婿全权负责。
元芬向来胆小,堂屋里的摆设更是让她吓得不行。她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进屋,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都得拉上二娃。
一日三餐给奶奶灵位敬饭,长明灯加油,打扫堂屋卫生,都由二娃负责。七七四十九天的时候,才一并送到奶奶的坟前烧掉了。后事才算彻底完成了。
更多精彩,下期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