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我写过一篇[漫话过年]的文章。过年,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隨着时代的变化,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改变,我在[漫话过年]中着重从不同社会背景下物质和精神生活,讲述了一下痛苦和幸福的对比,变化有多大?唯有将过去的形式和内容寻回来对比一下,就会自見分晓。
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再专门讲一讲从前过年的习俗和趣事, 或许会给人们带来一点新的思考。
在过去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偶尔也会有相对短暂的幸福和快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显得是这样。
(一)盼望
家乡的人群中,经常留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人望种田,伢们望过年”。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物质馈乏,人们长年处于辛勤的劳作和贫穷的生活中。只有过年(或者是杀猪宰羊)时,人们才能放开肚皮吃上一餐肉。只要卖了部分猪肉和羊皮就有钱缝一套(件)新衣服,可以买糕点糖果。正月初一穿新衣,吃美味会象征新的一年幸福和吉祥,当然孩子们主要是图个享受。正月初一也是开始拜年走亲戚的时候,父母也不会象往常一样安排烦重的家务活,对孩子的家罰也会尽量赦免。因此,过年就是孩子们最幸福快乐的日子,哪能不盼望呢?
大人,特别是当家人就不同了,只有操心和忙碌的分了。
(二)小年
农历 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这一天的早餐或者中晚餐必有一顿美食,当年的腊肉,香肠,烧酒少不了都要摆上餐桌。普通人家从此开始忙年,富裕或者大口之家提前就开始了,在外面奔忙的人们也陆续开始回家,为过好一年一度这个最隆重的节日作好安排。熬糖,做米酒,打豆腐,制汤园面粉,饺子面粉。炒包谷pao,炒红薯条,炒米pa0,瓜子,花生。裹糖果,制豆腐干,打年糕…。有条件的人家还请专业师傅在家制作一定数量的饼子糕点。这些都必须在腊月二十七前完成,因传说中有“七不吵,八不闹"。特别是炒这炒那的活儿。
(三)除旧
凡是讲点门面的人家,除夕之前必须将屋內外环境来一个大扫除,除阳沟(屋前后左右),打扬尘,也就相当于给现在的天花板做清洁,还需择个不犯火星的吉日进行,以示避免发生火灾。洗刷屋內外墙壁,门板,家具,衣服,帐帘。添制新器具,新衣被,贴新年画,新对联。让即将到来的新年处处呈现一派新气象,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春,迎接拜年的客人。
过年贴对联的习俗,历史攸久,凡炎黄子孙在大年卅总是要在大门和格门两旁贴对联,根据房间用途选择书写相对应的吉利文词。和过婚嫁喜事一样制作一团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但也有一些家境贫寒却也淡泊人生的人贴出一些奇葩的对联,其中一副上联:冷享蒿子火,下联:闷呼(抽)叶子烟。横披:也过新年。这种心态的确让人佩服,也让人心酸。
( 四)年夜饭
农历腊月,月大逢卅,月小二十九就是除夕夜,为了这一顿年夜饭,二十七,八就要烧洗腊肉,猪头,羊肉,杀鸡,剁鱼。费时的菜肴先将其蒸或煮熟。年夜饭标志性的猪头肉还要端到土地庙去敬老爷,点上香,燃烧纸钱,祁求来年风调雨顺,年猪杀的更大。
有句俗语叫做“端起猪头寻不到庙门"就出自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做事情找不到方向的人。
这件事情还衍生了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有一穷户农家,当年年猪杀的小,但祭祀土地神的礼仪不能免,猪头煮熟后,母亲叫两个儿子去祭祀土地神,两儿子祭完土地神后,面对香喷喷的猪头肉馋的直流口水,实在控制不住强烈的馋扰,两弟兄便将猪头肉吃了一多半。回家后母亲一看,急得差点晕倒了,问两个儿子怎么回事?两儿子异口同声道:“土地老爷吃了,剩下的就端回来了”这啼笑皆非的故事被家乡许多老人经常传说。
除此而外,年卅之前的日子里还要到路程不同远近的祖辈的坟茔上坟(装香烧纸),年夜饭也是先请祖先亡灵入席,筷子一端搭在饭碗上,桌上四方八碗饭,八盏酒,桌下四方烧十二张纸钱,也有烧二十四张的,祁求祖先保佑子孙年年生活富足。然后燃放鞭炮庆祝团园(也叫团年),再将桌上祭祀用过的酒饭肉各拈一点点弃之(酒滴几点往桌边地下),祭祀大概一两分钟结速,然后全家就坐慢慢享受,吃年夜饭不限时,越长越吉祥。
吃了年夜饭后还有一项任务,住房临近若有祖辈坟茔的,还要去上亮,点上焟烛或者油灯安放坟前,周围围上絲棉纸(小作坊生产的构树皮纤维纸)做的筒易灯罩防止风雨。
为什么晚上年夜饭喜欢吃的时间长?一则因为全年只有这一顿晚宴是慰劳全家人的,也是称得上奢侈的,应当尽兴享受。二是因为晚上还要守岁(谐音瑞)。火笼里生上大火取暧,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传说,之前因忙年沒洗澡的人年夜晚都要洗了澡过年,有:三十里洗臘蹋,十五里洗lia趿之说。
年夜饭制作也是别有一翻讲究,首先,这一蒸桶饭要数量多,今年吃到明年,多日吃不完。象征年年有吃不完的饭,另外作用就是减少正月初的忙碌。
盛饭时不能在饭桶內挖得高低不平,勺子一层层往下刮,保持饭桶內园平,不能让饭的表面层局部陡跌下去,过早見底,也就是说要长时间保持园满。
酒席当然特别丰盛,比红白喜宴的十碗八扣还要多两碗,十二碗菜肴称做“月月红”。年糕(高),有肉(入)有鱼(余),丸(园)子,香(贯)肠,(赚头)猪舌头,(拱咀)猪咀,年鸡(吉),猪蹄(提子)……而且要量多,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元霄节以后。稍穷的人家一般正月初三自己家人就开始细水放长流了,以招待客人为主,才不致会丢主人的面子。大户人家多规矩,连舌头拱咀都要吃到第二年小年,陈接新时才允许吃完。象征连年都有赚头。这种菜肴因量少而看贵,一般只有招待贵客才上酒桌,客人也只能点到为止,新春时节,主人让客人尝到赚头,这已经是很高的礼仪了,客人若来一个“罗汉扫店",那你就是个沒教养和不配当客招待的人了。
(五 拜年
俗话说:“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正月初一多数家庭不出门,在家陪父母和爷爷奶奶,过去有些多居礼节的人家,初一清早就有孙子抱一块木柴拜跪爷爷奶奶床前,向征.爷爷奶奶新年发财,这种礼节看似荒诞,却也表现了子孙们的孝道。初二开始,多数年青夫妻都要回媳妇娘家拜年,有了孩子自然要带上,礼物随意。一般孝敬丈人丈母表现在生日的贺礼上,拜年就图个热闹快乐。春节期间不分亲疏,只要是认识的人,进门就是客,都应招待。
其余拜年的人多是晚辈到长辈亲戚家拜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拜年还得真拜,磕头,就象电視剧中臣民拜見皇上一样,不象现在見面口头喊一声而已。小孩拜年肯定有赏,饼子,糕点,糖果,瓜子,花生…荷苞小了就把衣襟扯起来蔸,收获满满的,有俗语称:“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屁股一掘(嗟),又是一年”。正月初七往后,专门走亲戚拜年就大多结束了,有些回娘家的媳妇和小孩可能稍晚几天回家,但绝对不能影响上学。
(六) 元宵节
元宵节俗称罢罢年,春节相关一切活动这天晚上举行闭幕式,晚宴酒席和年夜饭相当,还有专门留到这天吃的猪尾巴,坐登(园尾)肉。最特别之处就是灯火辉煌,过去沒电灯,屋內每间房和屋外门前及要道全点亮灯笼,前面说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其实灯笼和蜡烛头年腊月就已备好了,多数家庭都是自己家的老人做的,过去做蜡烛都用木梓(乌桕)籽榨的油,俗称木油。可惜这个树种現在快要灭绝了。这天晚上孩子们也特开心,可在屋外提着灯笼放鞭炮,乡间娛乐活动到这天既是高潮,也是结束的时间,各处的採莲船,踩高桥,蚌壳,狮子,龙灯等都会当晚出现在一个集中的地方汇演,高手云集,优秀节目还有奖励,譬如九张方桌叠加到高空,顶上放个丈八尺的大红布,舞狮的人从地面一层一层按要求玩上顶取下大红布,就算取彩(奖励)了。这些民间娛乐也会充满很多有趣搞笑的角色和情节,其中类似济公,猴哥,渔翁,哑巴的角色最使人喜欢,激烈的鞭炮声就是对表演的大声喝彩,为了助兴,許多人专门将鞭炮(过去的鞭炮沒有现在的威力大)掷到某些角色的胯丫和脚下,这些角色借势就会来几个精彩的搞笑动作,逗得众人大笑,真叫人开心快乐。许多孩子们听見锣鼓哨呐鞭炮声,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所以很多家庭为一睹为快而提前开晚餐的时间。可惜有些高手乡间早己消失。
( 七)忌諱
新春佳节,人们盼望的是一年更比一年好,五谷丰凳,财发人兴,吉祥如意。当然讨厌晦气扫兴的的事情。所以,乡下也有很多忌讳,
如:家中慢性病人的药罐子年前将药渣倒在屋外小路的叉道处,至少禁到正月初三或者更长时间,其间不得喝药,就连药酒也在其中。
正月不理发(剃头),必须头年腊月进行,理发师傅的生意肯定是腊月旺,正月空,二月忙。
不得将废水,垃圾抛出屋外,收到猪拦厕所等避眼处,三天或更长时间后清走。
拜年, 出行,上工不宜逄七和九,有口头禅:“七不出,八不归,九的出门是空回”,
禁口,禁止说不吉利的话,禁止做不吉利的事。见了长辈叫拜年,見了朋友叫恭贺新喜。曾经有户人家,家中小女孩说话口钝,正月初一清晨打来一盆洗脸水,因当地贫穷落后,或者取水困难,一盆水要洗一家人的脸,小女孩道:爹死(洗)了妈死(洗),妈死(洗)了哥哥死(洗),哥哥死(洗)了姐姐死(洗),姐姐死(洗)了我死(洗)。小女孩的爹听了后急得飞起一脚,将洗脸水踢翻在地,小女孩接着说了一句:“好(第一声),都死(洗)不成啦”。这一脚真可谓急中生智,逄凶化吉。
龙,这个神通广大的祥瑞之物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一元复始,很多地方都要舞龙。然而,也有一些讲究,龙舞向哪一方哪一户,此方此户必然兴旺,因此过去的大户人家年前就有约请。最大的讲究是正月十五以后龙灯的归宿,龙沒人舞动的时侯必然会倒下,倒在哪个地方,这方土地就会倒霉。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年之中最后舞结束的龙都要送到远山的山神庙中存放。平常人家禁止存放长时间不飞舞的困龙。
( 八)附记
以上故事有的是本人亲身经历,另有不少是原来家乡老人(包括我的父母和祖父)讲诉我听了后现在根据回忆写出来的,说明了一个事理,清贫日孑过久了,过年就是每年唯一的改善生活的机会,祁盼美好的集汇,所以味浓。路隔十里,各有乡风,只能显示一隅,不可概全。从前的农村多有艰难困苦,但也曾有过相对短暂的幸福快乐,虽远不如今天,有些甚至让人感到凄凉和心酸,但那必竟是存在过事情,我将这些记录下来,很多虽不合现在的时代节拍,读者若能万中拾一,我便感到万分荣幸。若其不然,权当逛了一趟从前的风景罢了。
马上又要过年了,顺便作幅对联送给朋友,望笑纳:
(上联)鞭炮齐呜各族同庆华夏正复兴
(下联)酒杯共举老少聚齐阖家皆大喜
(横披)喜迎新春
再话过年 - 草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