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接受一次普通的任务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多收获,其中之一便是:有些事情行动之前的思考是很重要的。
【得到】有期节目辩证了:行动的思考,据说多方研究后的结果是:实际行动时,是来不及思考的。
我的经验:利用闲暇时间思考,让思考结果深入我心,植入潜意识,在关键时刻或者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时候,看起来你没有思考,其实你是在按照潜意识的固有模式在行动。
例子:
场景:成都的两次特别大的地震。
我的行为:有条理的做事做到不恐慌,以及保证安全。
我的真实状态:脑袋一片空白,无意识的被差遣做一系列行动。
平时的性格:胆子小,并无条理。
事后分析行为产生原因来自:
1、小时候妈妈会讲唐山大地震,讲到成都当时有震感,但仅限于杯里的水晃了一下。但这么多年来就此一次。(这应该算作自己的无知导致没有恐惧。)
2、根据妈妈的描述我得到的结果:成都可能会地震,但是不会太严重(于是身临其境时情绪波动不大)
3、电影及其他科普。我假设自己会去外地,可能运气不好真的会遇见地震,于是多看了两眼地震时应该采取的行动。(于是我找了地方躲起来,还顺手拿了水及手机。)
4、思考及心里模拟:地震时是否能够快速逃脱,不能逃脱的情况该如何办。(于是我在十楼是唯一一个没有跑下楼的人。)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我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也很多,只是我们并没在意他。
其实,在平时的思考中是否能算作:带着心理表征的刻意训练呢?
来龙去脉
时间:2017年5月6日
地点:易仁永澄后宫群
永澄老师说插播我的回答
接受一个挑战
由于伙伴们都在踊跃的回答问题,所以特别需要一位小伙伴整理大家的回答。
于是我踊跃的接受了任务。
在任务中先让伙伴们提出了对这份整理的期待,于是开始独自闭门造车。
【重要的伙伴出现了】
不久就有小伙伴主动敲门,要求一起在石墨上协作完成统计,且小伙伴的思路清晰并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务,让整个统计高质量的更快更准的完成了。
【特别感谢,@夜光巴比 & @Alice雅 的倾力支持。】
连环扣的活动升级了认知
(刚好群里又开展了一个活动,关于WHY-PORT模型的分析,根据主题,我以统计后宫群关于时间复利的问答作为这次作业的问题。
以下是作业原文↓↓↓↓
〇、初始期待:统计后宫群关于时间复利的问答
一、(必选)WHW-PORT分析 :
•Purpose(【Why?】这个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做出具有价值的统计
•gOal(【What?】这个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1、做出能看到昵称就能联想是谁的回答。
2、便于后续进一步分析。
3、让统计产生价值。
•Result(【What?】这个工作要产生哪些成果呢?)
1、从个人出发:更清晰的对号联想个人见解的不同及产生的原因,背后的逻辑。
2、从整体出发:明确大数据。普遍观点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3、猎奇:是否有更特别的,具有非凡意义的且并不是多数人能意识到的见解。
4、假设这份统计后续会有特别的他用,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非常重要。
•Task(【How?】这个成果的产生需要做哪些任务呢?)
1、为了清晰联想个人,添加头像与昵称相结合。
2、为了分析个人以及统计大数据,格式需要规范,需要抓取关键词。
3、做关键词抓取表格,统计关键词数据。
4、为了防止以后再做这样的统计,多做一份模板以减少后期工作量。
二、(必选)执行后与过去惯常做法的对比,收获有哪些:
• (可选)STAR记录
•收获:
1、从接受统计任务出发,这是一个大工作量及工具应用上的挑战,(挑战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以及收获到了工具应用上的技巧)
2、从做事态度出发,怎样做出一份特别的具有价值意义的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衍生出思考再行动延长了这件事的半衰期)
3、通过统计大数据,结合自身情况及见解,对自己是一个发现漏洞的过程。
•感受:
1、不仅在个人方面要探索更多可能,在做出的事情上也要探索更多可能,让事情本身产生更大价值且延长其半衰期。
2、多说多思考不如多实践,在做中学。生活也是一本可读的经典之作。
3、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对人事,人事也会认真反馈自己。
•改变:
1、坚持认真的态度。
2、多思考背后的本质原因。
3、多尝试,多发现更多可能。
•行动:
1、超级努力同学会的复利问答统计。
2、思考自己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3、生产出一件“产品”让他产生更多可能的价值。
为什么发这一波
1、没有套用PORT模型时做整件事的思路并不是十分透彻清晰。
2、我总会想起我的偶像之一“彭杨森”他的特别思维。
3、延缓半衰期。
【做更多,是为了身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