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过期废柴·美文集
康德为什么最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康德为什么最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07:16 被阅读0次

    康德最伟大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中,前面两部最为有名,最后一部写的时间较晚,名气似乎不如前两部。康德写完前两部批判后,为何最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从书名上看,《判断力批判》研究的是判断力问题。什么是判断力,康德为何要研究判断力呢?这个问题和前两部批判著作有关。

    康德认为,人们理解、认识世界的意义有很多方法,如感觉、知觉、知性、理性等,还有一种特殊能力——判断力。

    感觉对应的是时空直观,是经验现象界;知性对应的是知性范畴(质、量、关系、可能性),是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理性对应的是形而上学概念(天堂、地狱、灵魂、意志自由)。判断力是一种反思能力,对应的是“目的”的反思和“美”的反思。

    从学科意义上看,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美的判断力分别对应三种文化价值——真、善、美。

    纯粹理性如质、量、关系等比较好理解,因为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秘密的基本概念,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实践理性也很好理解,如中庸之道,仁义忠信等道德概念。判断力概念有些抽象,不是很好理解。

    在康德看来,判断力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理解能力,请注意:是理解能力,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认识能力。

    康德说,只有纯粹理性(知性)才能提供知识,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判断力仅是一种反思能力,不能提供知识,只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意义。如人的目的,宇宙的目的,这朵花是美的,那件衣服是美的,等等。

    先看“目的论”的判断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和基督教有关。

    首先,有些“目的”很好理解,如个人的主观目地。一个学生刻苦学习的目的是想考上985或211;一个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挣钱养家。这些个人目的容易理解。

    但还有一些目的就很难理解了。

    比如,太阳、月亮的存在有没有目的?地球或宇宙的存在有没有目的?人来到世上有没有目的?猫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吃老鼠吗?等等。

    这些高大上的目的谁能说的清楚,谁能解释的让人信服?

    在康德看来,这些高大上的“目的”,已经超出经验现象界,不属于知性范畴,非科学理性所能解答。

    换言之,这些想法仅仅属于反思能力,是目的论的判断力,不是科学认识,充其量是一种理解世界意义的方法。

    根据基督教观点,上帝创世有没有目的?作为受造物的人是不知道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理性认识范围。因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人创造的,宇宙有没有目的,只有造物主知道,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康德才把人的科学知识严格限定在经验现象界,排除了和目的有关的物自体。

    再如,猫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吃老鼠吗?这个问题也已经超出科学范围,任何经验科学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很难提供科学答案。因为这根本不属于经验问题。

    根据基督教信仰,所有和上帝创世有关的目的论问题,均不属于科学认识范围,只有上帝知道,人无法知道。

    再看审美的判断力。

    根据康德观点,当我们说一朵花是美的,一件衣服很漂亮,一个姑娘长得美时,我们就用到了审美的判断力。

    康德认为,美的判断力是判断力的一种,它虽然不提供知识,但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欣赏事物的美,所以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判断力。

    康德在分析美的事物特点时,用了一种很另类、很有启发意义的思维方法:自相矛盾。

    康德说,美的事物特性不同于科学对象或道德对象,科学思维或道德判断必须遵循不矛盾律,即同一律,美的事物特性却暗含自相矛盾,必须借助辩证思维。

    比如通过精确测量,我们说一个人的身高是170,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如果换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就不行了。

    例如我们不能说这个人的身高既是170,又不是170。这种说法前后矛盾,不符合逻辑思维的不矛盾律,没有意义,别人无法理解。

    道德判断同样遵循不矛盾律。例如我们一般不能说某个人既有道德,又没有道德。这种说法同样没有意义。

    康德认为,美的判断恰恰相反,美的判断包含自相矛盾,美的事物的特性不遵循同一律。

    比如,一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之感的东西,往往和功利性有关,即可以满足人的生理欲望,如口腹之欲。

    一个人饥饿难耐时,会想到吃东西,如麦当劳、兰州拉面、必胜客。当他狼吞虎咽之时,这种快乐的感觉就是生理快感,和功利性有关。

    康德认为,世上有一种感觉j既很快乐,又和生理欲望无关,这就是美的感觉,美的快感。

    从认识方式上说就是,美的判断既包含快感,又不包含功利性。这就是审美判断的自相矛盾。

    比如我们游山玩水或欣赏音乐之时,我们只是感到一种身心放松或精神快乐,并无其他私心杂念。这就是审美感觉的特殊性。康德认为,只有借助于自相矛盾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理解美的特性。

    总之,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既有哲学方面的考虑,也有生活方面的考虑。在康德看来,判断力批判,既填补了前后两大批判的裂隙,又可以解释很多生活现象。所以是必不可少一部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为什么最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dq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