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双十一已经悄然来到了第十个年头。从14年的571亿元到18年的2153亿元.成交价的不断疯涨,也导致了资本力量的扩大。他们的野心和胃口也开始庞大起来。
从前几年开始红包的问世,大家开始觉得双十一变了味道,从一开始简单粗暴的半价大力度满减,到双十一之前上调价位,然后双十一当天开始半价优惠,再到现如今的预定,拆单,红包,盖楼。现如今,看着别人熟练的用着红包和满减券,用极低的价格拿下许多的商品,自己却为了盖楼儿头疼。大家开始抱怨双十一的变味儿以及越来越复杂的规则。
这里面设计了一个资本原理,即“价格歧视”。资本的最终目的即是更合理的去赚更多的钱。举个例子,大家应该或多或少应该接触过大数据杀熟的事件,即同样一家航程的机票价格,一个不用这个软件的人所看到的价格要比你这个经常用的人要低得多。甚至你这个会员所要买的的价格要比哪些非会员的价格还要高。
原理是大数据判定你是老用户,即依赖他们,而别人则是新客户,需要用一定的让利来吸引他们,这被大家称之为大数据杀熟。
我们假设一件价格未1500的羽绒服,A类用户只有1000的预算,他通过每天的签到盖楼,满减预定,拆单等活动以1000快就购买了下来,这中间,A类用户付出了时间经历去做这件事情。而B类用户的预算稍高一些,他了解到双十一他有优惠活动,用满减和预定的活动,已1300的价格,买下了这件羽绒服,他付出了一些时间和经历来了解这些活动。而C类用户需求这件羽绒服,预算更高,对这件衣服是刚需且符合他的审美,直接已1500的价格买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买家就被卖家所分类。卖家赚A类用户的钱,盆满钵满,赚B类用户的钱,开开心心,赚C类用户的钱,薄利多销。即上赚不缺钱的人的钱,下赚资稍紧人的钱。这就是一条完美的销售流水线。
现在大家是不是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没错,双十一所做的。正是这件事,将买家进行分类。
早些时候的一键对比,可以将同一件商品的几十个卖家同时展现出来,供买家挑选,买家受利,用便宜的价格买到相同的商品,也导致了卖家的价格战争。而现在的双十一,则会对买家进行分类来展示商品。达到价格歧视的目的,更加均衡的去赚不同收入人群的钱。
这相当于对你们在双十一的购买行为,是在给自己的购买力进行定位,或是黄铜,或是最强王者。这将影响到卖家对你的判定。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经被暗中标好了价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