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天让我对阅读、写作和男女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阅读,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阅读,就是喜欢看书,想看就看,翻到哪里是哪里。
甚至一度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我们看一本书就要沉寖阅读,理解每一句,不放过每个细节。
结果,此次培训,打破了我对阅读的认知,我发现阅读方式居然也分类,除了定向阅读,还有快速阅读和扫描式阅读的说法。
可以这么说,五天学习让我跳出阅读的舒适区,发现人跟人之间是存在很大的阅读差距的。
有些人一个月读十五本书,而你可能一本都啃不下来,一年下来你们之间的阅读数量就是168本的差距,十年下来就是1680本的差距!
这种差距是如何造成的?
这中间,真的就只有书本的差距吗?
是不是细思极恐,产生焦虑感?好在有书告诉我这是有办法解决的。
那就是转变自己的认知,自己多在日常生活中去刻意练习,锻炼快速阅读的技巧,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同时自己阅读时要尝试去涉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书籍,找到自己擅长的点,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同时自己也享受其中。
现在我还记得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时,第一遍,很心慌,总感觉自己什么也没看懂,总想回头细看。
第二遍,开始学会去抓关键词,然后发现大脑会自行进行组织反馈,为了验证文章内容,快速阅读训练后我再回头细看文章,发现内容没有很大出入,于是有了信任感。
打消顾虑后进行第三遍第四遍的练习,突然就感觉自己好像抓到了几点快速阅读的诀窍。在随后几天的日常阅读中,我下意识地运用竖式快速阅读的方法,发现看书的速度快了一倍。
果然,刻意练习还是有所成效的。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是刘主编和班导茜茜改变了我对阅读的刻板认知,五天里一直耐心地鼓励我,让我打消很多顾虑进行练习,进而收获匪浅!
写作,一直是我的向往,也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
我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作,但是阅读每天可以坚持下来,写作我却懒得动笔,能拖就拖。
我还是想着待在舒适区,不愿意付出时间做费力的事。但是只阅读不写作,就像我自己认识到的:
读的书越多,写的却越少,那么阅读带给我的除了粗浅的印象,个别思维的扩展和思维碰撞,就没有什么了。
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这种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发展的状态,让我很焦虑。
如何让自己持续地长久地动笔写作,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一件事情。
五天的学习,现在已经可以让我养成一种习惯了:
看书的时候,随时写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或者摘抄喜欢的句子,积累素材。
看完一本书后进行内容总结。怎么总结,我运用了刘主编教的拆书稿方法:一个主题三个要点,学会看目录,学会对一章节进行简练总结……用着用着就感觉熟能生巧了。
或者写个有质量的书评!刚好前段时间发现了微信读书,这里面藏龙卧虎,有很多志同道合之人。跟着他们一起,我更喜欢阅读,也更喜欢发表评论了!
所以我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最难的来了,那就是写拆书稿!
其实五天的任务安排,我觉得刘主编和茜茜班导,是花了心思的。虽然拆书稿真正的训练还没开始,但是我已经能够通过相关文章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从如何快速地看懂一本书,到你如何理性客观全面地用几千字呈现出它的内容。既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又不能感性地写成书评。这难着呐!
我可能没想过通过拆书稿变现,而是纯粹地想看更多的书,并且掌握一些阅读写作技巧。
所以,五天下来,技巧的学习应该不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能够坚持阅读,坚持写作!
而且我会主动花点时间去好好写自己的随笔,自己的感想,自己的书评,甚至尝试着去写思维导图,从而总结这本书的内容。
这是我最大的改变,也是我报这门课程最大的初衷。
而今初衷实现,也就有所值!
同时,我还有个意外收获:阅读写作给我带来成就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好方法!
正如刘主编所说,会写作,你的运气都不会太差,因为写作它不仅是一个技能,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整理方式。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而写作是打开避难所的钥匙。
我这段时间还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探讨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分析人际交往现象。
刚好自己也面临男女关系问题,这其中,推荐的几本书让我很有启发。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对书本的内容的复述,其实会潜意识里让我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爱的能力。所以阅读写作真的治愈我很多!
会读就会有感而发,会说你就会写作。
希望我能一直坚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