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长假的第二天,天依旧是那么的好。阳光反射在地上,站在阳台上都睁不开眼。这就是我理想的秋天啊,微风和蓝天。我想出去走走,漫无目的的逛逛。
“今天下午你去练练车吧”“上午学学做饭吧”“你这家务活的能力得加强啊”,刚回家两天,我又被父母的好心好意折磨成抵触的情绪。当我吃完早饭,坐下来看书的时候,被老妈误以为我闲着也是闲着。有时,看书和看电视剧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似乎没有“暂停”按键。我拒绝了做家务,没错,理由就是我在看书。
今天我想出去逛逛,跟他们说抱歉,请不要安排我的时间。他们反问道“你去跟谁玩儿”,我觉得我都这么大了,而且没人陪又不会死,自己出去这件事就这么难理解吗?我不太敢和他们讲我习惯独处这件事,因为他们只会跟我讲要我不要独处。所以,我坚持出去逛,又没有说出和谁去玩的时候,在他们看来我是有错的那个人。我不要他们陪我逛街,是因为我一个人可以随意看场电影,或者喝点什么东西;我不要他们陪我,也是怕变成我陪他们买东买西。
我不理解的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父母口中说出那些承认自己不足的话语。人不都是有缺点的吗,为什么你们没有,而我有。到头来,同样是年轻人,有的人在父母眼里是金子,是骄傲,而我,即使虐了金子也不算什么真本事。天大的本事也比不上父母的英明指导,在父母的监督下,我完成了一道菜,学会了开车,成为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年轻人。天大的本事就是听话二字。
按照某种规则来说,我是不合格的。按理说,父母培养的孩子,如果孩子听话的话,就该是父母的加强版,不仅融合了父母的意志,而且还可能被适当地拔高。但如果另一种情况,父母擅长的东西我不擅长,我擅长的东西父母又不屑一顾,这种情况可能某种程度的出现了,说明我是一个“出格”的孩子。
一个“孩子”,没错,我虽然毕了业,参加了工作,但是我没有成家,甚至没有恋爱,所以从外部来看我的这个家庭,状态未曾改变过。理性的考虑一点,他们现在也很少考虑自己,他们考虑的也是我,而我自己考虑的也是我。如果想改变,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他们考虑我,我也替他们考虑;第二,拜托我们每个人都只需要顾好我们自己。
说了这么多,我最大的希望便是我们都各自安好。在没有别人干预的情况下活得很好是一份自尊和要强,而不珍惜别人的干预,被我的父母看成冷血。冷血一词或许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片面,我始终怀疑那么“冷血”的我为什么热爱阳光、热爱生活。
没错,我还是那个超龄的男孩儿,只是这个男孩儿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有了心智和力量。只是,我不想去改变你们的意志,在以后的路上,我只能一方面兼顾好自己,一方面兼顾着他们的意愿。
我想,这定是一个充实的下午。我会独自去逛一逛,但我不会回来太晚;回来的路上,我会顺带回来家人想看到的少年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