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来的时候不需要什么原因。
很庆幸今天看到了这句话。
在谢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里面,作者将13岁孩子的坏情绪比喻成乌云。这里的13岁指的是11~15岁之间的群体,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分水岭。
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经历“自我认同”的阶段,他们才会走向独立的自我。“如何轻松地成为自己”,是他们永恒的追求。这个目标对13岁的孩子来说,是一场艰难的修行,他们的内心是矛盾而困惑的。因此,他们是自相矛盾甚至相互对立的。他们就是感性与理性一起、爱与恨交织、责任与逃避并存、独立与依赖共生、敏感与粗心同行。
我们的错误在于非要为这些糟糕的情绪找原因,追问或安慰,殊不知我们所有的安慰都是对这种情绪的强化,让他觉得“这一刻”很不好。你正在为他的焦虑而焦虑,你一方面是在安慰孩子,一方面是在安慰自己,不让自己为孩子的苦恼而着急。
其实,面对这种无厘头的情绪,我们只要做到两点:在场和淡化。
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只要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在,我知道了。仅此而已。
情绪不需要理由,就像乌云来的时候不需要理由。
青春期是一段美好又困惑的岁月,有矛盾和冲突才会困惑,而正是不断整合矛盾之后才能收获美好。如果你无法理解这个成长阶段的自然属性,就会增加自己的焦虑。
感谢文字,感谢生活。今天读到这一句,真有茅塞顿开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