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3章 三

第13章 三

作者: 赵锦汪 | 来源:发表于2022-10-11 11:29 被阅读0次

天刚亮,张立春就被吵闹声惊醒。一轱辘爬起来,看到院子里帮忙头已经在安排人手了。见他出来,马上喊道,“立春,就等你了,赶紧收拾收拾去报庙,回来还要开圹呢。”

报庙就是到土地庙去报备一下,就像到派出所报户口一样。穿孝衫的队伍很长,张立春打头,后面跟着父亲,三爷家的三位叔叔,四爷家两位叔叔,再后面就是和他平辈的小辈们。妇女在这个时段是不需要跟着的,最后是两个喇叭匠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于是,一路上充满了期期艾艾的声音。报庙的程序很简单,敬一柱香烧一沓纸,再由先生念上一段告土地庙文,小辈们三叩拜答谢就算完成。至于到底能不能报上户口,活着的人都没去过,谁也不知道。

吃过早饭,帮忙头点齐了人马在张立春的带领下拿上镐头向着祖坟前进。祖坟在北面的小山上,背后是一大片森林,前面则是时常干旱的小河。祖坟地修得很是平整,几棵大树环绕在祖坟的周围。只是如今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已不复三伏天时的光鲜,变得墨绿。树下,三排坟从北往南依次排列着。

按照辈分,二爷应该葬在第三排的第二位。找准了位置,先生首先念了一段文再确定了方向,张立春这才拿起绑了红布的镐刨了一下,仪式完成。等先生退出来,帮忙的人拿起镐头去完成剩下的工作。张立春站在旁边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仿佛又映出了二爷的身影。

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彩霞满天。母亲说天马上就黑了,二爷还没回来,让张立春去找找。张立春沿着山岗往山上走去,微凉的风轻轻地拂在脸上让人有一种凉爽的惬意。远远的,他望到一个身影在田里忙碌着。张立春紧走几步,果然是二爷。只见他左手紧握筐梁,右手在地上摸索着。当抓满一把草,又摸索着放到筐里。张立春没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心疼的感觉瞬间爬上了他的心头。做人难,做一个瞎子,还是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刨食的瞎子更难。很多细节张立春已经不记得了,但有一个场景到现在他还历历在目:夕阳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被一根棍子连在一起,行走在空旷的田野。

吃了口午饭,张立春又急忙行动起来。大街上大多数人已经排好了队伍,最前面是手持幡的人,然后是捧花圈的人,花圈后面则是抬经桌的人。帮忙的队伍后面才是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男人在前女人在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着南边大道出发。当然,少不了喇叭匠。他们在队伍的最后面,呜呜咽咽的喇叭声提示着看热闹的人,队伍来了。

“接经”,据说是跟着丧葬文化一起流传开来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具体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但一个版本是最可信的。

相传,古时候一富户的家主去世了,嫁出去的姑娘很想见爹爹的最后一面,奈何那时候根本不允许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奔丧,于是姑娘终日以泪洗面。恰巧,姑爷是个特别疼爱妻子的人,实在不忍心看妻子伤心。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在一块长条布上写上老丈人的享年岁数,打发人去说姑娘要回娘家给爹爹送经幡,娘家这才同意姑娘回来。后来,这个规矩就流传了下来。

二爷虽然没有闺女,但侄女还是有的,所以这个规矩当然不能少。队伍穿街过巷,引得村里人争相观看。斗鸡的溜狗的,闲着无聊聊天打卦的,格式各样的人或从自己家里或从别人家里钻出来,整齐地站到街道两边观看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先是从谈论有多少对幡多少对花圈,再谈论穿孝服的人那么多,到最后所有的兴趣都落到了队伍后面的喇叭匠身上。从感叹家族里人丁兴旺到二爷有这样一个侄子也算没白来世上一回,再到最后高谈阔论起了哪个喇叭匠吹的好哪个喇叭匠偷懒了。帮忙头特意让队伍以龟速前进,后面的喇叭匠更是卯足了劲地吹。当围观的人越来越大,帮忙头还特意让队伍停下,就观看喇叭匠的表演。

一曲接一曲,喇叭匠卯足了劲地吹。这时候也不管什么场合,管他是悲伤的曲调还是欢快的曲调,只要吹的响,只要围观的人愿意听,喇叭匠们就忘情了吹。一会儿喇叭朝天一会儿朝地,再过一会儿又朝着众人,身体也跟着节拍一扭一扭的,仿佛不如此就不能显出他们的本事,浑然忘了他们是来干嘛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3章 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kg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