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和客观的混淆并不是柏格森特有的,而是许多唯心论者和许多唯物论者所共有的。许多唯心者说客观其实是主观,许多唯物主义者说主观其实是客观。
西方哲学史~罗素
无论主观即客观,还是客观既主观,都不禁让我联想起佛经上的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教认为,时间是空间的迁流变化而成,这与柏格森的见解有相似之处。
伯格森认为,时间有两种认识方法,我们通常所熟悉的时间,即以年月日分秒为单位的时间,是被空间化了的时间。我们以分割空间的方法研究时间,这种时间只是数量上的机械堆积,是没存生命的时间。
而真正的时间是活生生的无限绵延的,只有当人们彻底抛开理性,而用直觉的方式才能体会到它。
时间的整体性生命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无论对它的哪一部分割取并研究时,都不会真确也认识它。著名的飞矢不动命题,正是对时间空间化的研究,芝诺说,飞着的箭是不动的,错误正在于,被空间割裂的时间,是死去的时间,是哲学意义上的静止。
罗素认为,柏格森的时间理论简直是一个把时间完全略掉的理论,我倒不这么认为。
柏格森所指的绵延的有生命的时间,是本体论,而他说的那种死的时间,是认识论的。可以这样说,柏格森以理性为开端研究时间的本质,得到的最终结论却是,真正的时间不可能为理性所认识,唯有直觉才能感知。
他进而推论自由与时间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只有在真正的时间中才有效。自由和时间有相似的特性,不可定义,不可空间化割裂了来分析,无法概念化,只有直觉才能体会。
道可道,非常道。
不可说,不可说。
也许,只有当我们放弃了对时间与自由的定义权,才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时间和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