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怀念母亲》之后,父亲又写了《岁月如歌》,洋洋洒洒两万多字,让我由衷佩服这位老人——七十岁了,两万字的文章,还是电脑文档。
自从父亲写文章后,儿子变成了外公的责任编辑——负责给外公文章纠错和提建议。修改完上一篇《怀念母亲》后,儿子对外公敬佩不已,同时也深深感动于外公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今天晚饭过后,儿子坐在电脑前,一本正经的看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为外公的第二篇力作做修改工作。外公要求改动的地方改为红色字体,儿子对工作也是毫不懈怠,修改精确到每一个标点。可以看出,他很得意于那些被他变为红色的文字及标点。
我忽然被某种莫名的情感所感动,坐在一旁静静地品读起父亲的文章。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而睿智,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知青生活的怀念。是啊,他把青海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深爱着那片故土,那片草原。那里有他美好的青葱岁月,有他心底里思念着的知青好友,有像亲人一样待他的藏族额吉,有现在的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情感……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对“知青”这个话题都比较感兴趣,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造就的一批特殊的人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家庭,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才华,他们把大好青春献给了祖国最苦的那片土地。返城后他们又成了祖国腾飞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我对知青有着天生的好感,由衷的敬意。
父亲文章中对自己上学时同学和下乡时接触的知青与牧民记忆犹新。谈及他们的名字、相貌仿佛就在眼前。可见那段岁月给老人留下了怎样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段回不去的过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看得我泪眼朦胧,看得我无地自容——自己的青春又有什么回忆呢?自己一生也不会有这般特殊的记忆啊!
外公的文章引发了儿子对知青生活的许多质疑,他不能理解,也永远不会理解在那段苦日子里像外公一样的那么多的年轻人满怀豪情,谱写的青春赞歌。是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记忆,但我想唯独没有的应该是那纯真朴素的情感了吧。
父亲应该还会继续写些什么,还会让他信赖的外孙为他修改,父亲的初心不会变,也愿儿子能一直耐心品读外公的文章,将这份爱与敬佩永远地保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