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了《2019年美国亲子阅读报告》的数据。
-
超过90%的美国父母和孩子表示十分享受一起阅读的时间
-
86%的孩子会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
-
56-62%的0-5岁的孩子每周至少阅读5天,其中66%的孩子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
-
朗读频率与家庭收入状况成正比。家庭收入低于35000美元的家庭中,朗读率为39%;收入在100000美元或以上的家庭中,朗读率为62%
数据能看出,国外非常重视阅读,而且呈现出越是高收入家庭越重视阅读的规律。
其实,国内的妈妈同样注重早期阅读,但是,一些妈妈说,坚持太难了。
不是懒,而是因为“我给孩子读故事,孩子不专注地听,要么玩其它的,要么睡着了,没有坚持的动力。”
那天,我和读伴儿的老师聊起来,该老师毕业于北大,当年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萱萱妈妈。
学霸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阅读能力?
在我的要求下,她打开手机给我看一段视频,是她7岁的女儿萱萱阅读英文绘本的内容。
稚嫩的声音从屏幕那头传来,虽然读得相对慢,但是萱萱能独立完成每一页的阅读。
我问,“这些,她都看懂了?”萱萱妈妈说,“差不多都能理解了,有一些不认识的靠自然拼读的方法读出来了。”
萱萱还不到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从5岁半开始,萱萱坚持每天20~30分钟的时间做英文阅读。
前两天,用国内的百词斩和美国语言学家Paul Nation的14 thousand工具测了一下萱萱的词汇量,基本稳定在2000词左右的水平。
此时,我脆弱的小心灵被震颤了!国内高中毕业生掌握的英语词汇也不过就3500词!萱萱是怎么做到的?
萱萱妈妈说,“主要是靠大量输入,这些输入来自于听力和阅读。不用惊讶,只要孩子能坚持阅读,都可以做到。”
“你女儿真听话,坐得住?一开始看书不识字的时候,怎么让她看书有兴趣的?”
我吧啦吧啦地问了一堆问题,但是,她说了一句话,给我怼住了。
“哪有天生爱看书的,那肯定是极少数!小孩天生都爱玩,我家孩子也不例外。”
可是,从视频里看起来,萱萱好像很享受阅读。
“那是因为我经历一年的努力,帮她度过兴趣的瓶颈期,获得的阅读自由!”
她继续说,“那时候,本来学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萱萱说,‘讨厌英文书!我恨英文书’!我真的被吓到了!”
学霸的光环瞬间失色,好大的挫败感啊!和很多新手妈妈一样,她陷入犹豫。
“我是不是对孩子太狠了?我是不是太早培养英文阅读,我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英文?我要不要继续坚持?”
难道教育的哪一步做错了吗?出现问题要查漏补缺,先从自身找原因。为了找到原因,她开始逐条检查教育方法和理念。
第一点,她坚持的培养阅读,从早期阅读开始的观念,对不对?
早期的阅读习惯培养得越好,越有利于未来的成长,这是有大量科学实践的。
下图是相关研究发现,阅读对未来成长的马太效应。
早期阅读和早期很少阅读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差距并不大,越到成长后期越将拉开差距。
看来,第一点没有错。
第二点,坚持靠阅读来实现大量语言输入的目标,而不是靠小卡片背单词,这选择对不对?
语言输入的规律,是大量、连续、反复地强化以后,被我们的大脑所记忆,最终能应用起来。
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应对能力是输出的基础。输出是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脑里的神经元接受一个新信息,神经元上会形成一个树突。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应用和强化去刺激,它就会萎缩,然后,这个信息就被遗忘掉了。
所以,一个单词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碰到多少次能真正掌握呢?20次以上!这说的是掌握,不仅仅是记忆,而是掌握。
这么一推算,如果要掌握3000-4000词汇,需要20-30万的输入量。
这么大的输入量,想靠背单词,机械性的反复学习来实现吗?抱歉,20遍,背到后来容易逆反。
而且,哪怕背会了,仍然很难在场景里应用,这样的哑巴英语有什么用呢?
我们这一代人机械性记忆学习英语十多年,经历的哑巴英语教训还不够吗?所以,阅读是捷径。
通过读绘本、分级读物,加上听儿歌、看动画片,通过不同的场景去应用,20遍的目标是容易在寓教于乐中实现的。
对应这两条,她发现她就是这么做的。
早期阅读启蒙阶段,她为萱萱读一些图文并茂的、非常简单的英语小读本、绘本。
比如牛津树、海尼曼、读伴儿分级读物的小阶段读本,都能帮助萱萱建立认知,结合她周围的世界,介绍最基本的概念,例如,天气、数字、形状等等。
听力的训练,主要是找一些教基本概念的、韵律节奏好的歌曲。当听力词汇积累得差不多,萱萱开始学习自然拼读。
当看到萱萱能一点点地产生阅读兴趣,拼读出不认识的单词,她开始为萱萱扩展其它的输入形式,比如,更丰富的动画片、分级读物和简单的绘本。
所以,看起来步骤和方向都是对的,兴趣明明好像产生了。但是,为什么萱萱读得好好的,突然没兴趣了呢?
正当她迷茫的时候, 听到萱萱说了一段话,她突然找到了原因……
想知道迷茫的北大妈妈最终发现兴趣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吗?关注我们,下期继续为你揭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