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且行且珍惜这首诗,一直被杨绛钟爱多年。大概是因为兰德的诗照见了杨绛的心,仿佛是她今生今世的注脚——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间所有的幽暗和不明。所谓“隔世知音”,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岁月轮回,静水流深。她这一生,如同明灭之中划过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着茫茫穹苍。
且行且珍惜杨绛的一生,绝非一帆风顺,她的成就也绝非唾手可得。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她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下这样的句子:“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上面这段。”
我最喜中间一句,“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常斗胆引于自己文中。面对杨绛先生,只觉心中肃然起敬,高山仰止,尽管终我一生也无法望其项背,然而,惶惶乎得见此种人生,亦觉无憾。
这段时间里我在捧读《我们仨》。杨绛先生的笔触,细腻平和,又不失结构和情趣,散文写至如此,不穷尽不极物,是不慌不张的美。文字本不夸张不炫耀,却每个字都分立在那里,仿佛杨先生只是随意将它们组合起来,妙手一点,便有了生命。
前段时间在一家小书店选个尚且可读的册子,辗转取舍,买了这本不怎么权威的《杨绛传》。原本我是从不买作者不让人放心之书的,只因是传记,写得又是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想来大体不会有失分寸,姑且一看无妨。平时无事时大半时间也都在读此书,果然作者笔法可圈点处无甚寥寥,但终究杨绛的人生是值得阅读一遭的。我在盛夏的七月,看杨先生鲜活盛放的105年人生历程,颇有心地端正之感。
出生书香门第,得到良好的教育,遇见携手一生的爱人——钱钟书,随爱人一起留学欧洲,生下爱女钱瑗,相夫教女的同时不忘自己心爱的事业。杨绛先生一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翻译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属性——钱钟书之妻。她最引以为傲的,当然也在此,当丈夫评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时,我想她定是骄傲而甜蜜的。
如若放在当下,有才华的女子,最怕丈夫的光环,最怕人说是谁谁谁之妻,即使不是女性主义的刻意标榜,也不过是才不足盛的自卑。真正有德有才有气概又温润如杨绛者,哪会回避作为一个贤妻的“美差”,要知道,生活的每一点一滴,都是他们相爱的证据啊。
有什么能比得上相爱之人携手一生更让人欣羡呢?杨绛与钱钟书伉俪相扶长达63年之久,即使最艰苦的岁月,也从未曾折损他们的情谊。她总是掰开了,揉碎了,研磨了去品每一天的,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变得通达而辽阔。那种辽阔,恰是作为女人的辽阔,是戴着“脚镣”起舞的自由。
杨先生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杨绛先生,本身就是香料,无论家庭里还是创作上,都把自己碾碎,以致芳香四溢。
到了暮年她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是遍览人世风光后的豁达,也是那个时代一个文人安然自守的智慧,在杨绛先生身上,处处看得到生命之光,并且看得到母性的伟大,恰出自一个女人的细致与包容。
阅读杨绛先生的一生,又长又短,看脚下每一步,又短又长。
愿你出走片刻,归来不再彷徨。
从杨绛身上会使你明白人生第一节课就是学会接受,然后,把话说小,把事做好,是我们的进阶课程,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是我们的必修课。如果可以转个念,结果也许会有所不同呢,不要用愤怒的情绪阻止你的前进,我们可以用温和的言语去沟通,当你可以传递快乐的能量,就会产生善的力量,当人们有这种善的互动的话,你会发现当你付出是快乐的,于是你就会拥有长在心底的善良,以及这种快乐的能量,进而拥有长在骨子里的坚强,就像杨绛先生一样 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
“年岁待人无常亦宽厚,哀矜则喜。”坦然,才是我们毕生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