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人:小龙侠本人。
好吧,我承认,现如今这个总爱侃侃而谈的小龙侠,学生时代的标签是:内向,孤僻,高冷。读书的时候,作文总是不及格,现在居然敢开始写作?哇咔咔咔,有没有很有趣?确实很出乎我的意料,当然,这里面也有3个因缘际会,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个原因呢,因为一直很孤僻,不擅与人交流,所以我从小的好朋友就是书籍,热爱看书,却苦于缺乏消化吸收,没能有效内化,更欠缺梳理和表达。第二个原因是,去年结识了一位在表达和输出上都很不错的朋友:Raymond,在他的建议和鼓励下,开始尝试每天写命题小作文。不过月余,竟开始享受这种梳理和表达的方式。第三个原因就是,2018年1月2日,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天,我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七天一篇写七年,一起去南极!
让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说写作是30年来最有趣的事情?(啊哦,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其实,这点粗浅之见,来源于这一个多月来,对于自己练习写作和学习007优秀战友们分享的些许感悟。是再一次确认自己的心意,也是给自己的启航仪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7942759/1bef3dcffab3e467.jpg)
趣味一:记录并留住这一个时空的“我”和“世界”。
每时每刻,我们的大脑里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就如同小鱼的脑海中游来游去,泛起涟漪或巨浪。这一刻的“我”不同于上一刻的“我”,我不同了,世界也不同了。如同身体在不断新陈代谢一般,思想也在更新迭代,从内到外,变成一个个不同的“我”。这个“我”,或强大或弱小,或持久或短暂,或真实或虚无,存在千万个时空中有千万个“我”。这个“我”和“世界”如同迷雾,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如果用塑料袋装起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就不会消失,保存起来,留住各种有趣的“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7942759/c99509a840df18ac.png)
趣味二:输出倒逼输入,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和提升。
这个是必然,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什么?是否值得交流?这个就要求我们肚子里有货,才能写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否则就是无病呻吟。通过输出,通过高频次的,持续的输出,秉持着“不脸”和“践行”原则,渐进的提高输出质量,也加大输入。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不存在有货到不出,也就是所谓的:其实我都知道啊,我懂很多啊,只是不擅长表达罢了。这就如同读书时爱说:我不是学不会,是不爱学习!哈哈,不过是用一个小缺点掩饰一个大缺点罢了。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输出的自我规划,就必须要求自己加大输入的量和质,带着任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
趣味三:知识内化,为我所用。
其实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知识焦虑的时代。我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疑惑,也是深深的不满,就是: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为了缓解焦虑,就定了更多的专栏,写了更多的读书计划,于是,更加焦虑。直到我开始写命题小作文,忽然顿悟:其实吸收精神粮食和吃食物的过程是一样一样的。
我们吃进肚子的食物,需要分解消化,才能进一步吸收;这个吸收的结果就是供能和转化为脂肪。而如何才能转化为肌肉,有漂亮的身体线条呢?这还需要下一步:锻炼。
知识也是一样的,我们吸收进去的资讯,如果不整理输出,就如同一个人吃了很多的食物,最终变成肥膘贴在身上,成为了思想的负担。整理就是分解消化,知识内化;输出就是锻炼,为我所用。
李笑来老师在谈及公开写作时说到: 当我把我真实相信的想法写下并分享出来,那些想法就像开枪有后坐力一样,在我的骨子烙下更深刻印记。
趣味四:梳理思路,有效表达。
想聊一聊我的偶像:黄执中。少爷蝉联两届国辩最佳辩手,堪称无冕之王。每一次,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都会先扶一下眼镜,理一理西服下摆,然后用意简言赅的、无懈可击的逻辑和深刻的见地,把听众自然的引导他构建的价值观的世界里!丝丝入扣,高潮迭起,讲到高潮部分会让人起鸡皮疙瘩。切入点深入得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但是真的是一针见血!
关于少爷算不算史上最强辩手的争论很多,当然,文无第一,此事见仁见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辩论极具感染力和震撼。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源自于他拥有最大的知识储备量吗?不仅止于此,还包括他极强的感染力、表达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
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缜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脑海中的知识和观点是一颗颗宝石和珍珠,散落四处,无法展现光彩,甚至蒙尘。只有用清晰的逻辑线将它们串联成链,才能尽显光华。而更进一步,周全,缜密,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则是通过艺术设计,让这串珠链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既有内在价值,又有外在形式,这才是完美的艺术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7942759/5f293ed091220b36.jpg)
至于如何整理、串联、造型我们的思路,如何有效展现我们的观点,首选方式就是写作。
借用Steve Pavlina的文章《日记是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的摘抄,来简单阐述此点:
通过在纸面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我避免了陷入兜圈子思考的麻烦,这种方式也更易看出解决方案的考虑空间。一旦我从某个特定角度写出一个问题,便可将这一部分的问题放到一边,继续探索其他部分。写下的记录能让人从足够多的角度轻松考虑问题,对自己全面理解当前问题感到充分自信,以便做出明智决定。因此从本质上讲,写日记能让我克服个人大脑在功能上的某些限制,高效拓展思维记忆,有力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即使写日记无法克服个人清醒思维的主要局限,难以系统考虑多达百万数量级的可能解决方案,但把事情清楚写下来,至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我们依然不得不把做出决定的主要任务委派给自己的潜意识、直觉,以及情感能力。
但我们越能在清醒思维中处理这个过程(利用笔纸,或电脑屏幕,把它们作为个人思维意识的外在延伸),就越能获得更多清晰感和专注度,从而知道自己所做的都会是正确决定。而且长远看来,为做出更清醒决定,经历多年思维自律训练后,我们终将收获更加伟大的人生成果。
趣味五: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信息传递的成本和难度飞速下降,个体的身影和声音都有了突围的机会。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被卷入了一切皆需经营,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一个人就是一个品牌的时代。不管你想不想当公众人物,你都是有个人品牌的。只要你处在这个社会里、工作中,你的同事、上级、客户、亲友就会建立一个对你的印象。别人认识你的方式,给你贴的标签,就是你的个人品牌。如果你想管理别人对你的印象,那你就是在运营和管理你的个人品牌。
而在更大的市场和职场里,个人品牌就代表了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内,别人听到你的名字时,对你实力的认可。
借用笑来老师在写作课上的一句话:每个人必须有一个互联网根据地,苦心经营影响力。在未来的世界里,所谓的穷,并不是指一个人没有钱,而是指一个人没有喇叭(影响力)。
而如何通过经营扩大影响力,甚至树立品牌?在这个UGC(用户生产内容)时代,有无数种方法。其中,门槛低,可持续,能成长,有复利效应的,就是写作!当然,从 UGC (用户生产内容)到PGC(专业生产内容),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趣味六:体验践行,突破自我。
因为小时候作文从来不及格,所以,我一直对写作有着天然的抗拒情绪,也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写作的可能性。从不相信,从不尝试,所以,也从不可能。谁曾想到,接到Raymond下达的写作文任务后,也还是完成了。写了第一篇,第二篇,陆陆续续已有月余。从很粗劣,到理清楚,到有效表达,也在进步。在践行中,体验和感受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内心的喜悦感不光来自于一份小成长,也来自于自我突破。套用一句广告语: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大多数普通人只是想不到自己也可以写,并且可以持续写。
趣味七:一份时间,多次交流,同频碰撞
写作是少有的,可以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方法。
——李笑来
这个观念在007ers里应该是广受认可。我们把这个时空里的“我”和“世界”,用文字保留下来,把抽象的思考转化为具体的书面形态。这一份时间里的这一份思考,就可以重复交流、重复销售。
其实,销售就是一个同频碰撞和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因为思想同频而产生认同感,因为高度认同而认可它的价值,并接受它的价格。以我现在的水平,远达不到笑来老师谈及的“反复销售的时间”,不过,能触及这个过程的初级:同频碰撞,也是很好的,也是值得期待的成长路径。与此同时,与战友间若是产生碰撞和互动,也是乐事一件。
写作,既是目的,也是方法;既是成长,也是成果。
思考良久,总结了这7点趣味,是对自己心意的梳理和确认,也是期待能和更多的战友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坚持践行和写作,七天一篇写七年,一起去南极!
![](https://img.haomeiwen.com/i7942759/4dbfefd5ee66dd9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