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点评课,黄青海老师点评的非常细致,小到句子不通顺,用字、标点不准确,都给一一指出来。
我提交的这篇《白首不离——故事讲述》,老师指出有许多应该展开却没展开,应该交代清楚的背景及转变过程都略过去了。其实,很清楚这些毛病,但是却在文字中急于讲完整件事,特别急躁,完全没有娓娓道来的耐心。
这个缺点在另一篇《风雨》中表现的更加清楚。再重新看一遍《风雨》,全是故事怎么发展的,里面人物的感情表现没有展开写,怕麻烦,急于写完,导致整篇看下来,就像一个人风风火火走到一个地方,完全没看清两旁的景色及路上行人,更加忘记了路途中自己的感受。在脑洞文《我的穿越史》中相对来说就要好的多。
要试着改掉这个大缺点——急不可待讲完故事。越是急于讲完,越是讲的不清楚、不精彩、不能引起共鸣。
这两篇《白首不离》,尤其《风雨》,如果按平缓的节奏来写,大可以写成一个中篇,三五万字应该是有的,找机会一定要修改一下,现在这个就当作是大纲。
黄青海老师提到梁晓声,可以去看下他的作品,学习下别人如何写的,如何表现人物。
无戒老师之前讲到故事和小说的区别,故事侧重于“事”,而小说重点表现的是“人”,用一个一个的故事来表现这个人物。那么应用到写作里面,对比我写的这两篇,都是重于“事”而轻“人”。
先完整地写完一篇,然后再来修改,让它更加精彩。这是无戒老师在故事课中讲过的话。现在骨架有了,需要填充血肉,也就是细节的表现。那么就拿《风雨》开刀,学习写长篇小说吧。
昨晚十三弦儿领读《偷影子的人》,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作品。了解了故事梗概,很吸引人的一部作品,治愈效果明显,值得一读,加入书单。
好句分享,到今天一直持续着,不过我看有很多人都是截取的名家的一句话,很少有从作品中截取片段来讲作品的。
昨天社群里来了一个接龙——简短表述性格互补的男女主人公,一开始没看明白这么做有什么意思,后来接的人多了,看看别人有意思的点子,也跟着接起来,贡献了七八条。这种头脑风暴似的接龙,有的人给出的点子一看就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故事感。对自己来说呢,压榨想象力,也是丰富想象力,写出来之后一看,都可以丰富成一篇篇小说。再回头想想,可以给出不同的背景来写男女主人公,同样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总认为没有素材可写,现在素材丰富,很多可供参考的了。
男女主人公性格互补这样的设定可以写许多,那么环境的顺逆使得相同性格主人公在其中做出的不同反应,这个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也是可以好好思考好好运用的一个好方法。
课程上的越来越有趣了,期待接下来的内容,更期待年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