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成作业:
情绪观照:
具体事情:发生在高铁上 ,一位母亲从淄博北站上来带着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开始并没引起注意,因为两次调换座位,并再次说“不好意思,和孩子一起给她弄点吃的,请原谅给你填麻烦了”,那个美女也很礼貌接受调换。还一次母亲给女儿倒水倒的过于满而溢出来撒了一地,母亲对女儿说“对不起啊,妈妈倒的太多了,下次注意”。女儿回应“没关系的,妈妈”。最后一次女儿脱鞋现在座椅上,摇晃座椅,被妈妈叫住,说到“你坐下,这样不好,不要影响到别人这是不礼貌的”,女儿听话坐了下来。对这发生在身边的一幕,真的很感动被这位母亲言行举止,和女儿的反馈交流。说明母亲真的在用行动和语言力行教育,引导孩子更有礼貌,教育孩子什么是对的,错的,该如何处理改变错误的行为。
事实描述:通过一对母女交流对话真切感受到,作为家长的我们身上的责任有多大,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多大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并且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老师点评:
开始觉察到身边的美,能够给你带来能量的人、事、物。
这个是属于向外觉察,和向外求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这个事情结束后,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看到这一幕会这么感动?
触动你的点在哪里?
那么这个点,实际上就是你内心深处所缺失的。如果你是小孩子,你希望受到这样的教育,如果你是妈妈,你希望你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然后开始满足自己。
那么如何满足自己?
不是自我想象,
是要在行动中,让这个幻想更加丰富多彩,
这样才是真正的自我满足,
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比补习班特长班强的多。你和周围人的关系。想要改善,就自己行动起来做给他们看,你会发现这些人就会变,就会被你吸引过来。
推荐一部特别好的电影,对我触动特别的大《白日梦想家》。
姚丽作业:
具体事件:昨天卢佳老师说以后每天在群里只点评前三名交作业,今天已经通过事件标注了自己的情绪,进行了练习,但就是没时间写下来,心里很急躁,做事情也慌乱无章。特别是看到群里已经有人交作业就更慌了。突然觉察到自己已经卷入了严重的焦虑情绪中,心里像是竖起了好几根长方体的水泥柱子,扎得心好沉,不透气。头脑发胀,做事开始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觉察接纳事实情况后,身体慢慢恢复平静。
老师点评:
你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不相信自己,
你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白日梦想家》,
你可以按照这个人的成长路径,反思一下自己,其实跳悬崖,特别好跳,我最近就又跳了一次悬崖,会发现每一次决定,虽然恐惧很多,但是做了也就那么回事。
记得上家公司,我去了第二天缺主持人,问我能不能做,我说:“能啊”!
其实我不是不害怕,是我标注了自己的情绪,我当时就问自己:“卢佳,说错了,会不会丢工作?答案是不会,会不会死?主角是不是你?答案依然是不是,那你还怕个毛线。”
其实,每一次跳悬崖,都是给自己增加勇气,你有这样的心态,就是顾虑的太多,
样子长的好看,声音堪比主持人,
看问题也有自己的思想,
我都搞不懂,你哪来的不自信,
你就不能豁出去当个泼妇,
我都不好再说你了。
我上次解析头脑特工队的时候,说了一个细节,你觉得哪个东西让你有力量,你就用。
比如:美貌,
你早晨起来多照几遍镜子,
知道啥叫无所不用其极不?
这就是,
你不用天天否定自己,
你看到的痛苦多,你就会越来越痛苦。
今天去练车,有人说我20多岁,最多24,我这个高兴。
我才不管她说的真的假的,当下高兴就行了,也不牵涉到我利益,我才懒得猜测。
所以我们说:
你当下需要的是什么,你就接收什么。
俊艳作业:
具体事件:最近有几项工作,领导说是政治任务,大干二十天,宁肯三天不睡觉,也不要吃后悔药。每天早出晚归。昨晚回家后整理手机内容,11:00才睡。今早起床后,给老公收拾衣服,他探亲假结束了,要回去了,明年4月份才能再休假。我6:30要去上班参加创城工作。5:51坐下来,6:10就要收拾上班去了。感觉心里有一块石头似的。
老师点评:
我们再来看俊艳的作业,
俊艳是军嫂,还是村干部,
所以她面临的问题就是两地分居,
她这点比较好,就是接纳当下的状况,
因为当下不可改变的,就先接纳,
至于以后会不会变?不见得,未来的事实,不好说。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去做那么多打算。
我举个例子:
我想在大城市拼搏的小伙伴,大多数有这样的想法,我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孩子教育,老人养老,人情往份,都要花钱。
所以,就会拼命的加班赚钱。
最后,结果是什么?
孩子可能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但是缺少关爱,人格缺失,
比如那天我在电影群里分享,那个怼我的那个小伙伴举的那个例子,高材生把自己母亲杀了。
这个案例可能极端,
但是,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就是,
你把你的孩子变成和你一样焦虑的人,
他的结局是什么?其实基本上已经定型了,
再比如你的父母,需要的可能并不是钱,而是关爱,其实很多老年病,都和心理有关。
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活在未来的恐惧当中,过好当下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