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习惯了漫无目的的生活,干好分内的工作,对于梦想我已没有了期许!”这句话出自一位本该三十而立的人口中,但可怕的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
插图1公司刚辞职的一位女同事,2年前信誓旦旦的来到北京,曾扬言要在北京买房,现如今她决定重返老家,带着不足3万的存款,直到走那天的聚餐,她迷茫着说:“两年时间,我是在漫无目的的生活”。
漫无目的的2年换来了杯水车薪的3万元,以及所谓窝里斗的职场情商,反观从事的那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却正在被机器所替代,没有目的的生活或许只会导致返乡!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毕业典礼中说到这样一段话:“今天,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还有多少自主选择能力?近几年经常遇到大学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说我孩子或者亲属今年要高考了,请你跟我说说哪个专业更好?我问他们孩子自己喜欢什么?经常的回答是“不知道””。
这就是当下年轻人的现状,漫无目的的上学;漫无目的的工作;漫无目的的消遣生活。
如果你身处其中,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美,那就可以退出文章了,如果你是一名追梦者,但处于这样的迷茫期,就请接着看,下面是我对确立目标的认知与方法!
插图2成为白日梦里的自己
关于明晰自己的目标,我有一个不成文的悖论,每每听到朋友说自己漫无目的的生活,我都会让他回忆一下“平日白日梦里的自己”,成为白日梦里的自己。
潜意识的向往本就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露,所以盘点白日梦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景、角色,并用笔写下白日梦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景,这是明晰目标的第一步。
但是,这个场景还不能当作我们的真实目标,它只是潜意识里所幻化出来的表象,更准确地说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所以明确目标的第二步就是:识别白日梦里的欲望。
下面是笔者几位朋友写下的白日梦场景:
欲望型:1、我经常想象我是一位百人企业的董事长,工作之余,我可以周游世界;2、我经常做的白日梦就是可以在北京的各大商场买买买。
目标型:1、我时常幻想自己可以站在一个千人会场的讲台上,分享我的毕生所学;2、我经常幻想自己有一个服装店,所卖的衣服都是自己设计的。
由此可见,欲望型与目标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欲望型强调享受,而目标型则重在价值输出,所以明确目标之前,每个人都必须建立这样一个底层思维:你想以怎样的角色,为社会或者周边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与帮助。
基于上述底层思维,不论所写下的白日梦场景是偏欲望型、还是偏目标型,第三步要做的就是问自己:“做什么?”,下边是我与欲望型1中的朋友关于“做什么”的对话。
我:“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企业是做什么领域的呢?”
朋友:“这个我也没想过,不过我经常幻想的场景中,企业的业务都与汽车有关。”
“很好”,我继续问道:“那你幻想中的企业偏向做汽车销售的?还是做汽车服务的?”
他答道:“这些在白日梦中就相对模糊点,但是内心更倾向与汽车的相关服务。”
“如果只能选一项,汽车外部保养和汽车内部装饰你选择做哪个?”
朋友:“我选择内部装饰”,紧接着他兴奋的告诉我:“我get到了,每当我看到有关汽车内部装饰的信息时,我的百人企业就会随之出现,经这么一屡我的目标方向可能是关于车内装饰!”
“确定方向后,就可以明确目标了,你可以用一天时间想一下,就车内装饰领域你要为社会或者周边人带去哪些价值,然后将它作为你的目标,去奋斗、去精进,这样做你的每一天将会很精彩!”
细心的人会发现,再问完“做什么?”之后,所得出的目标是有形无神的,如果你没有将目标定义到价值层面,即便一个目标感极强的人,在行动中也会变的乏力。例如: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研发火箭的工程师;我的目标是升到部门经理,这些都只是强调目标的表象,而缺乏核心的内在价值。
所以,明确目标的第四步是: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想上边梳理出来的目标,将会为社会或周边人带来哪些价值?就好比目标型2中的朋友,最终明确的目标是:我想用10年的时间,打磨适合小城姑娘穿着的服饰,让每位小城姑娘都落落大方!
插图3
1、回忆并写下自己白日梦里出现最多的场景;2、识别白日梦里的欲望;3、结合写下的场景问自己“做什么?”;4、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想上边梳理出来的目标,将会为社会或周边人带来哪些价值?
前三步构建形,第四步填充神,一个神形兼备的目标,定会指引每一位梦想者,成为白日梦里的那个人!献给还在迷茫的朋友,愿此方法能够帮助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