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车,环顾四周,马路那一头你高大而美丽的形象立刻攫取了我的眼球,期待已久,你会令我失望吗。
飞越马路,离你又近了,带着几分赞许的眼神仰望你的侧颜,颇有好感,平凡中透露着非凡。
往前走,踏上一条小路,呀!这不正是久违的冬日雪景图吗,我意外闯入画境了。石板铺道,两侧铺着薄薄一层白雪,还未消融,笔直光秃的白杨沿道整齐排列,伸向远方。地白树直,色调简单,简单到用白描似乎也显多余。唯有借用徐志摩的诗才可表达我意:“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不用挥手,也不忍带走一片雪花。”
沿着画境路缓缓走到尽头。左转再向前几步,我终于来到你跟前,你毫不羞怯地向我坦露真容——宜昌博物馆,素未谋面而又似曾相识,别样的美,惊鸿而不绝代。
凛冬腊月,新春将至,团圆在即,我无意远赴数百里来看馆,只是误会罢了,误打误撞观了雪又误打误撞走进你。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中巨型堂画,上书“峡尽天开”,书切画意,大气豪迈,蔚为壮观。博物馆有四层,每层有若干展厅,跟着感觉走,走入巴楚夷陵展厅,它也叫万福垴遗址特展。
1进门左转,一排排造型奇特的陶器像磁铁般把我吸引,伸长颈部往前看,“砰”,又把我弹了回来,定睛一看,原来是玻璃,咳,初次见面来了个“碰头”见面礼。
不知是受何种魔 力驱使,与以往走马观花不同,此刻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细浏览下方的文字注解。以前听过不同盛器的叫法,此时见到真物才一一对应,这一刻,我分清了何为盂,何为簋,何为尊,何为鬲。虽知它们都是盛器,但具体是何用途不得而知。其中网格纹陶器和方格纹陶器名字注解在一起便引起兴致,反复观察几遍才辨认,原来它们长这样,呵!仔细看,用心看,业余者也可看出点道理。么,我面前的陶器又增加了哪些工艺呢。
不知是受何种魔力驱使,与以往走马观花不同,此刻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细浏览下方的文字注解。以前听过不同盛器的叫法,此时见到真物才一一对应,这一刻,我分清了何为盂,何为簋,何为尊,何为鬲。虽知它们都是盛器,但具体是何用途不得而知。其中网格纹陶器和方格纹陶器名字注解在一起便引起兴致,反复观察几遍才辨认,原来它们长这样,呵!仔细看,用心看,业余者也可看出点道理。
再观青铜器,青铜剑使我顿开茅塞,明了青铜何谓之“青”铜。一山更比一山高,天外更有天外仙。品了青铜盛器,青铜礼器,我不禁盛赞于古时惊为天人的能工巧匠,更折服于古人盛大而隆重的生活仪式。一个餐具,一件礼器简约而不简单,仔细观瞧,件件上面雕刻着精细的纹案,搭配着神兽雕饰,蟠虺纹,蟠龙纹,蟠螭纹不一而足,其中蟠虺纹最寻常。原来馆外体正上方的设计灵感正是源自于这些古器上的蟠虺纹,这就是它惊鸿之所在。
当你以为器皿上都是类似纹饰而觉大同小异定能窥探上古文化密码时,另一件古宝又颠覆了你的认知,完全出乎意料,却是另一种纹案和风格,精妙绝伦,巧夺天工。青铜乐器之精密程度无法用现代科学衡量,青铜文字更如天书般晦暗难懂,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我不敢于万千之中取其一。
其上镌刻文字苍劲有力,浑然天成,我不禁神驰在文化历史长河之上,翱翔徘徊与往复。中国汉字历演七千年,血脉相承,绵延不息,甲骨象形,钟鼎圆润,籀文形声,小篆奇古,隶书锋利,草书飘逸。我有幸于此,观古照今,有感德泽于先祖而心生敬畏。
更叹于漆瑟和漆盾,上面的纹案工艺之复杂之稠密,保存之完整之新妍史无前例,愈看愈爱之深,迷之切。我想,现代为什么达不到此等工艺了呢。
陶醉间,身后不知经过多少游客,时而伴随着孩童短暂停留的喧哗声,喧哗什么全然不知,只知这些声音渐渐被文物所消解。
我与众不同的举动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她总来关注我一眼。
再来到金属饰片展,只见一片片普普通通的暗黄老旧箔片躺在玻璃下安详沉睡着,正如它们两千年来躺在地下长眠一般,我不以为然。匆匆间走到影像前,总觉有股神秘力量把我牵引,侧身观望,为之惊骇。这些金属饰片仅仅作为装饰点缀,没曾想也内藏玄机。每一片金箔都异常之薄,薄到何种程度,影片介绍,最薄者仅有9微米,这是什么概念呢,10000微米才等于1厘米,我们平时所用打印纸厚度就达80-100微米,也就是说,这些金箔厚度不到纸张十分之一,用薄如蝉翼形容毫不为过。更难得的是当时的能工巧匠竟然还能在其表面雕刻如此繁复精细的纹饰,用高倍放大镜才可窥见其不易察觉之奥秘,工艺可谓巧夺天工。
我试想,这些古器为何如此美,现在为什么做不到了呢,噢,也许是资本在逐利吧,本质是大多数人拥有了少数人拥有的东西,这就是精美消失的代价。
时间就在驻足间,凝视中,遐思里匆匆流逝,到了不得不离开时内心怅然若失,冥冥之中天注定,当再次坐车折返,有种不可名状的轻松和惬意,放不下的终究是放不下。
继续回到巴楚文化展厅,再细细从头品上一遍,心中暗想再次观品切不可落下任何一个细节。正中独立展柜里的几件展品,我一件一件仔细观察仔细端详,或蹲下仰观,或低头俯视,绕到侧面,又转到后面,抑或极力贴近,再用相机放大特写,有种失而复得的珍视感。我就像专业考古队员发掘出新文物般记录下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发现,但愿不受周围一切干扰,只愿陶醉其中,专心品味。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你好,您是考古工作者吗?”我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昏暗的光线下一位女工作者立在墙边注视着我,我这才回过神来,立马把眼神收回到眼前宝物身上,回复她:“不是的,就是感兴趣。”“看你每一件文物都在拍照,看得很仔细。”“啊呵呵!对历史了解一点点。”我继续盯着文物,对话便终止。片刻后我回过神来想请教她一个问题,话到嘴边,欲言又止,还是作罢。
专注会忘我,时间会停滞,意义便会显现。如此我又参观了大的出奇的春秋棺椁,还有观室布局神似逼真,内中安置留存完好的阵前建鼓,以及充满神秘感令人望而生畏的镇墓兽和权杖,在此不一一详述。
观回起点,我注意到了入口左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商周(楚)文物分布图,细细打量,沿河流域分布着密密麻麻远的远古文化遗址,包括古村落遗址,古城池遗址和宫殿遗址,特别是秭归和当阳两地,多得不可胜数。
啊!原来我脚下的城市是宝藏之地呵,远古时期的先人们便选址在这里定居,相信祖先的眼光和智慧,千年的经验,历史的沉淀,错不了,宜昌力争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有底气的,更是值得期许的。
如今的宜昌依然山清水秀,三峡天屏,长江天堑,人杰地灵,先秦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正是吸收了这里天地万物的灵气而诞生的吧。华夏文化,长盛不衰,跨越千年,点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高雅之士,同样,从此处走出去的姑娘,浑身也散发着灵秀和才华。真乃好山好水好人家,一方水土一方人。此刻,我愿日观三峡千百回,不辞长做秭归人,我更愿日日携手伊中人,共饮长江水。
结束观赏之旅走出大门,回头再望你一眼,我转身离开,什么也没带走,要说带走,我带走的是这些文物留给我的种种疑问和遐思,仅此而已。
身已离,思尤在,回味中不知为何我能这般专情与投入。似乎看懂了什么,似乎更领略了些许况味。可能吧!得益于近年感触,得益于史学积淀,得益于审美提升。
幸甚至哉,至此我不再是博物馆外的游离者,我找到了追寻文脉的又一条路径。他日游览他乡,博物馆必是一站。待重返江城,省博物馆也需常往。众多的宝藏等待我去亲近,无尽的知识等待我去汲取,浩瀚的历史等待我去徜徉。
静默时光,用心谛听,你会发现,透过一件件文物的印记,历史也会再现它的厚度和温度,也会与你对话。沉睡千年它依然光彩夺目,依然贯通古今,依然深奥莫测。
未来可期,我将以文化为精神食粮,滋养我的心灵,以历史为源泉,指引我不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