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医生谭秦东火了。2017年12月他在网上发表的一篇医学科普文,因为说了鸿茅药酒的坏话,提醒老年人不能轻易喝,并且文章很标题党,吸引了2000多次浏览。然后,还没乐极,就生悲了。两周之后,谭医生被鸿茅药酒所在的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跨省抓捕,拘留了三个多月。直至事件曝光,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穷追拷问、中国医师协会发声力挺、检察院退回要求补充侦查之后,谭医生才获许办理取保候审,于4月17日走出拘留所。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651/305afb323a5620e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651/969b56d4e0178fc4.png)
新华社三问鸿茅药酒事件: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一问:凉城县警方有权跨省抓捕广东医生吗?
二问:十年来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三问:医生吐槽鸿茅药酒值得动用警方吗?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提出质问:谁是鸿茅药酒的护身符?
《人民日报》旗下的《证券时报》16日刊发长篇报道,起底鸿茅药酒的掌门人鲍洪升的发迹史,同时披露他“这样一个长袖善舞之人,只花了500多万就控制了当时固定资产近5000万的鸿茅药酒”。
谭医生的那篇吐槽文,确切地讲是科普文,仅仅吸引了2000多阅读量、“造成了140万人民币的退货损失”(鸿茅药酒官方说法)。而因为跨省抓捕这件事捅了马蜂窝的鸿茅药酒,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各大小媒体争相挖掘它的黑历史,大批经销商要求退货,损失可谓惨重。甚至有媒体称,这件事若处理不当,恐怕要重蹈当年三鹿奶粉的覆辙。
为了区区2241阅读量的一篇文章、“140万人民币损失”(真实性存疑),大动干戈,动用警力跨山过江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一个籍籍无名的医生,引发公众愤怒,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事怎么看都不划算啊!
到此,本文的重点来了:大量企业欠缺应对公关危机的基本功
先以本案为例,作为一家以营销为核心技术的药品公司,2016年砸下150亿投电视广告,鸿茅药酒对营销的严重依赖毋庸置疑。按常理说,既然企业公众形象如此重要,应该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温和地把谭医生的事给河蟹掉。它错就错在,不该轻易指使公权力,动用警察跨省抓捕,以“杀鸡儆猴”。大刀乱砍一通之后,不但鸡没杀着,猴也没儆到,却把自己砍伤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651/f60014d2a3eeca70.png)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和谐社会中,动辄使用警力,是一件极其敏感的事。在《人民的名义》中,霸道领导达康书记打算以警力强制镇拆大风厂,结果差点犯了错误丢了前途。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年重庆当局打黑运动期间连续迫害“刺头律师”李庄,最终惹了众怒,引发全国法律界律师和法学家集体声讨,以失败而告终。
政府自身尚且要慎用警力,作为法人公民的企业们,更应该慎之又慎。然鹅……总有那么一些自信心膨胀的暴发户们,在“当地支柱企业”、“公务员靠我纳税发工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光环下自我陶醉,一言不合就要动用警力办谁谁谁,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弄进去了。
撇开敏感的政治话题不谈,在商言商,很多公司的公共危机处理方式和手法,在商业上都是不及格的。
2006年宝洁SKII“超标事件”爆光(尽管最终证明清白),宝洁被迫宣布接受退货,但设置 “皮肤过敏凭证+销售凭据+剩含量1/3以上”三个高门槛,引发众怒,成都和上海两处办公室被砸,网站被黑,最终不得不以道歉和无条件退货收场。
2017年华为手机出了几次公关危机,包括闪存混用,以及“祷告闹钟门”。作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华为公关部门的表现可谓相当业余,尤其是强硬甩锅给“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有组织的水军”,加剧了华为与消费者之间的对立情绪。闪存门甚至惊动了华为教父任正非,并亲自撰文表态,事件才最终烟消云散。
2018年3月,“网红六六怒怼京东”事件,京东这家大公司的公关水平也是相当的的业余,简直是“猪队友”都不足以形容。原本很简单的一次发错货事件,由于 “1. 业务极其不熟练的店铺客服;2. 糊里糊涂的店铺老板;3. 直男癌泛滥的京东女客服;4. 愤怒不断升级的客户;5. 对京东素无好感的网红六六;6. 不作就不会死的京东公关”连锁反应,逐渐演变成“京东包庇故意卖假货,还告消费者诽谤”,并酿成了“广大人民齐声讨恶霸京东”的浩大声势,最终京东CMO徐雷道歉、创始人刘强东发内部信调整部门架构、推动“价值观升级”
以前微软中国区高管、管理咨询大师刘润的分析,应对突发的大事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还原现场”,即以客观冷静的心态,梳理事件真实的来龙去脉,模拟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以找到事件的起因、各方当事人的情绪和诉求,并得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到底谁有错呢?有时,造成悲剧的,不是有谁犯了错,而是不断升级的情绪。 还原现场之后,你有什么感觉?谁坏?谁错?谁无耻?
愤怒的客户,冲进你的门店,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吗?是的。但他更重要的目的,是发泄“情绪”,是让你和全世界知道:我现在很生气,我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你的首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化解情绪”。京东这种“我没错,我的小弟也没错,滚”的姿态,把自己变成了315舆论的主菜。
以前,我每次帮助员工还原完现场,员工都不再说话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坏人,员工当然不是,消费者也不是。悲剧就从一个可能的小误会,小心机开始,不断导致情绪升级,最后不可收拾。你一旦能够还原现场,就会彼此理解。然后,化解情绪,最后解决问题。
但是,客户通常没有接受过“如何成为一个讨人喜爱的客户”的培训。所以,服务人员就要多往前走半步。做服务的员工,必须接受“如何与愤怒客户沟通”的培训。这是基本功。尤其,是在今天,一个情绪,就能引发核爆的时代。
另一方面,2017年8月海底捞卫生门之后的“三小时危机公关”,绝对是中国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典正面案例,值得广大企业借鉴和学习的榜样。“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简单明了的态度,可以被很多企业奉为圭臬。
海底捞的公关完美利用了公众的同理心,从客户角度,从员工角度,既解决问题又打感情牌,重心在于彻底解决问题,让人读起来心里很舒服。这几乎是近年来的“最佳”企业危机公关,可以进教科书了。
与其说海底捞公关水平有多高,不如说市面上合格的危机公关太少。负责任的企业太少,出了事都是一甩了之,有的甚至连个像样的道歉都没有,有时候,还会反咬记者/消费者一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底捞的形象就显得特别的高大。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刚看到消息,还没来得及发表一下感受,海底捞就已经这么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道歉了、准备整改了, 我还在怎么办呢?当然是原谅它了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651/1b64471dd0e5b37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