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作者: 黄老二_e8f5 | 来源:发表于2022-04-10 20:30 被阅读0次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王昭君其人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汉元帝时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嫁于匈奴呼韩单于。

(二)逐句分析

首联点出诗人到的地方,明妃村,在宜昌。两个地点,荆门和宜昌位置如下图: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起笔很有气势,落点却在小小的明妃村,似乎不搭。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颔联写尽了明妃的一生。从皇宫去了匈奴之地,青冢也留在了异乡,独字是替明妃叹息,向是思汉之心。

     颈联上句写明妃悲剧的原因,下句同独留青冢向黄昏呼应,青冢在荒漠,魂魄仍要归来,思乡之情在空字尽显。

     尾联是用胡地传来的琵琶为明妃发声,曲中全是明妃的怨恨。后来人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三)诗人的抒情之意

      杜甫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在夔州(《登高》正是此时所写),"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杜甫河南巩县,河南省巩义人,洛阳不远),处境和昭君相似。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相关文章

  • 背诵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15ea88d1858....

  • 11月18日

    11月18日背诵的诗词篇目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白居易的《紫薇花》,姜夔的《扬州慢》,共3首。1、咏怀古...

  •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

  •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唐·杜甫)押元韵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平平仄入仄平韵...

  • 语文之美之⑯ 凝练

    反复地品读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还是最喜欢“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 一“去”,离...

  • 怨恨曲中论

    读经典,写经典。 裴洪顺书 隶书 咏怀古迹(其三) [ 唐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 咬文嚼字: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

  • 杜甫咏怀古迹赞诸葛亮

    咏怀古迹 唐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

  • 有美人兮,婉约清扬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

  • 他的伟大在哪里?

    近日听课,有老师讲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当讲到诗歌主题时,她告诉学生,诗歌最后一句的“怨恨”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zv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