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这一本书,其中关于风险的论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以下我尝试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和重述之。
1、风险是什么?
传统的观点认为风险等于波动性。
我们参与投资的目标是盈利,但是波动性并不是造成我们脱离投资目标的主要原因,甚至是最无关的一个原因。那么真正的风险是发生让投资永久性损失或没有达到盈利目标的概率。
2、风险产生的原因
可以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以过高的价格买入资产。
资产质量低并不是导致风险的原因,如果价格足够低,低质量的资产一样会让你承担很小的风险;相反资产质量高但是价格过高也一样会带来非常高的风险。
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追捧的“漂亮50投资”,人们无视价格,只要资产质量好就买入并持有。但是在随后的暴跌中让投资者们损失了近90%的资金。
而导致以过高价格买入资产的原因是过分高估自己判断风险的能力或者直接无视了风险的存在,特别是市场情绪一片高昂的情况下。而反过来说,当市场中所有人都处于一片恐惧中时,恰恰就是风险很低的时候。
3、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传统理解的风险-收益的关系图是一条斜率向上的“资本市场线”,即收益和风险是一个正相关关系。

但是这样一条简单的直线却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承担的风险越大,得到的收益就会越高。所以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就会选择主动去承担更高的风险,但是实际获得的收益却完全无法与之承担的风险相匹配。这是为什么呢?
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是没错,任何理性人都是风险厌恶者。那么理性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风险较高的投资必须有相应的较高收益才会驱使他去参与投资,否则这种有较高风险却有较低收益的投资将会被所有投资者无视。但是并不是说较高风险的投资一定能收获较高的收益,这其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概率。
所以正确的表述风险-收益的关系应该是在“资本市场线”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收益区间的概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即风险越小,收益就越小,同时其不确定性就越低;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同时其不确定性也就越高。如此也就解释了上述主动承担高风险却会得到较低收益甚至亏损的情况。
4、如何衡量风险?
无法衡量。多数风险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甚至事后都无法说清楚风险在哪里、有多大。
这也造成了我们无法通过短期的收益来判断一个投资者是否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他获得收益的过程中承担了多少风险。短期成功只能证明他的运气更好。
一件事情是否会发生其实是随机的,甚至无法用概率来准确衡量。如果它发生了并不表示它必然会发生,其他没发生的事情也并不表示不可能发生。就像是天气预报说明天70%概率会下雨一样,如果真的下雨了,那预报是对了还是错了?如果没有下雨,那预报是对了还是错了?
我们习惯使用决策树来对多结果可能性各计算出一个预期结果,以此来做出决策。但是即使我们知道每个结果的准确概率,那也不过是概率而已。概率与结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个能够经受住99%概率考验的投资组合可能会因为剩下的1%概率的实现而垮掉;同样一个冒险者也有可能因为1%的概率而获得成功,但是一旦发生了,就会被误以为是稳健的。
5、小结
风险都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但是未来是未知的。同时这些思考都是建立在过去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常态之上,即哪怕我们想到要面对黑天鹅的存在(因为黑天鹅确实在历史上被发现了),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想过将来会不会出现绿天鹅、蓝天鹅、甚至其他各种颜色的天鹅。
巴菲特说:“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不管是真正的风险管控者还是盲目乐观者甚或是一时幸运者,一切都需要时间去证明,最后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经受住风险考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