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18教育大类一班 龙彦余
“感恩”新说 ——辩证的看待事物
说到“感恩”,人们会想到,大人对小孩,小孩要知感恩;长辈对晚辈,晚辈要知感恩;老师对学生,学生要知感恩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它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大脑里,渐渐地发展成为一套“行为规范”。
那规范的目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避免“人”成为只靠本能处世的动物,像工厂车间的某一环节一样,给“人”盖以“合格的社会人”的印章,让“人”成为所谓的人。 那么试问“感恩”只能是单向的给予与被给予吗?“感恩”答曰:“未必。”,那我们不妨先来看个故事,看一下它为什么这么“说”。 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
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喝过水的人都会称赞这井水甘甜醇美。 鸟儿对大井说:“你为村里人提供了这么甘甜的井水,他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你!” 大井谦虚地说:“我正想好好感谢村里人呢!” 鸟儿奇怪地问:“他们从你这里取走了甜美的井水,你还要感谢他们?” 大井又答道:“你说的不错,我为人们提供甘醇的井水。但也正是人们不断地来打水,使井底新鲜的活水不断地涌来,才让我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
从上述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些许启示,当大部分人单方面的认为他们之所以能有甘甜的水供给生活,是因为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大井,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大井也正因为村民的你来我往才能长流不绝,所以此时大井和村民是彼此成全的。
同理,如若大人给予孩子帮助,孩子要心怀感恩,但转念分析,同一件事,大人似乎也可以从小孩那里获得些什么,无论得到的是大还是小也应该感恩。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被“感恩”的对象不是单向的“唯一”,而是双方亦或是更多。当我们一直忙于向前时,也要懂得慢下来想一想,他于我而言,我又于他而言是如何。其实,适当的思考于我们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它更有利于我们去找寻生活的意义并为之积极生活。
世界万物皆两面,“生活如何,如何生活”则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身处于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固守,而应该抱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让所触之处多一些可能。“勤于思考,敢于挑战,勇于表达,”才应是当代血性青年的时代标签,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