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所以这本鲁迅的杂文集叫《坟》。
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有人评说鲁迅在这些杂文中表达的是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了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斗争到底的革命形象。
可我想,我大约太喜欢鲁迅,他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读来让我深觉作者是个极可爱的人。
明朝的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了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说的是法海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说要其子祭塔,雷峰塔才能倒塌;又说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到,众说纷纭。再后来,鲁迅听说雷峰塔倒了,但他也仅仅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亲眼所见。在此之前,鲁迅见过未倒时候的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很多人去游览西湖的人应该见过,当时的他们大概都在争辩白娘子到底还在不在雷峰塔下,谴责法海和尚的同时叹息有情人终是不能眷属。
鲁迅的祖母常常对他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雷峰塔下。时过境迁,似乎中间还有许多事,关于白蛇,许仙,小青,法海的,但他们纠葛的过程鲁迅都忘了。他说,那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这雷峰塔倒掉”。长大后的鲁迅再一次看到雷峰塔,心里终是不太舒服,即使看了书得知杭州人唤雷峰塔作“保叔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理所当然的里面肯定没有白蛇娘娘,鲁迅的心里还是不舒服,还是希望“这雷锋塔倒掉”。
读到这里我是真的笑出了声,不曾想有“国民之魂”的鲁迅也会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我无法想象他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正气怼破破烂烂了四百年又或者是两千年,仍然不肯倒的雷峰塔。
雷峰塔最后当然是倒了,普天之下的人都欣喜异常。
鲁迅正真欣喜的是白蛇娘娘自由了——“她可以去追求自由和幸福”,——鲁迅为何是鲁迅,因为他心中的白蛇娘娘并不是正真的蛇类,是那些追求真理又敢于反抗的劳动妇女。
还有那太多事的,最后被玉皇大帝逼到蟹壳里避祸的法海和尚,鲁迅说他是对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太多的,却独独满意这一件。白蛇娘娘被镇压雷峰塔下,终是有指望出来的,但是“蟹和尚”法海是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才可出来,想想就觉得希望渺茫。
鲁迅眼中的法海是笨的,他竟没有想到镇压白蛇娘娘的雷峰塔终有一天是要倒的么?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
那简直是一定的。
不觉得最后这句话画面感真的是太强了么!一下就让鲁迅沾染了些许的烟火气息。
鲁迅写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仅5年,由白蛇娘娘来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意义是远远超
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所以说,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语言幽默、诙谐口吻中含着讽刺,含着嘲笑,含着揭露,含着谴责,既含蓄又爱憎分明,是凌厉又可爱的,是我喜欢的鲁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