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写今天文章的第一个字。如果你问我,今天文章的倒数第三段是什么?我现在一定不知道。不过我不焦虑,20多年的写作实践告诉我,只要我开始写了第一个字,文章的倒数第三段就会出现(如果它不少于三段的话),文章一定会完成。如果我想把文章的每一个字都想清楚再写,那我可能此生一篇文章也还没写完。文章在本身的逻辑推动下完成,只有写下第一个字,第一句话,逻辑才能推出第二个字,第二句话。不动手写,想不出全篇文章。人生也是一样的。让你现在想清楚50岁时的你,80岁时的你是什么样,不可能的。但从现在开始,把当务之急解决好,那时候的你,一定有各种完成的快乐与幸福。
前面的这段话(270字)摘自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公众号的博主,这段话我反复读了很多遍,非常贴合我写简书日更的心情,有时候真的是不想写,拖延到截止日期的最后前10分钟才慌慌张张地打卡,感觉真的很不好。
这段话其实和中国的一句古语特别像“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世间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特别多,你心里头想再多,你不去做那这件事情就没有完成的可能性。
就像小马过河,每个人面临的处境不一样,你只有实事求是地去淌一淌这个河水,你才知道他对你的难易程度,所以说做起来、干起来、奋斗起来才是王道,在干中不断地学习反思,才有可能进步。
写简书这件事情,开始一起起步的人特别多,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却特别少。那么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他们身上总有那么一些特质,比如说他们做事情特别的专注,他们思路特别清晰,写文章非常有条理性,思维比较发散,能够把生活中点滴的素材写成文章等等,所以成功总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说能坚持日更1000天的作者,他们有平时的备用文,以备不时之需,她还给自己制定规矩,启用一篇备用文的话,会罚写三篇备用文,这样的用心怎么可能断更?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8952/ae97b9b3577ba8d2.png)
我也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比如说刷碗这件事,吃完饭,夫妻两个都想瘫在床上,不想去收拾那一堆碗筷,但是一旦不收拾那这个碗筷就会放到晚上甚至很长时间以后。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回家想要去厨房煮包方便面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洗碗池子里边竟然有一堆碗还没有洗,已经发臭,通过回忆,我才知道这是我5天前吃饭没收的尾巴。
即使你吃完饭特别不愿意,还是要逼迫自己一把去把碗洗啦,立刻、马上去把这件事情给完成,不给自己留遗憾。
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说我跟学生说:如果你没有写完,请你在课下把它补上来,他们课下真的不会去补。
同样的道理放在我身上,比如说我讲这篇文言文讲到下课的时候有一个小尾巴没有讲完,让学生自己去把该补的错题补上,那学生他不想补,那有没有可能说我再换一个时间专门抽时间把这个尾巴再讲一讲,其实不太可能,所以,很多事情我们要一鼓作气地给他完成,不拖拉,想要人前显贵,必定人后付出努力。
上课还是要极尽可能的抓紧一切上课的时间,因为上课抓住了效率提上去了,那就会事半功倍,下课你一个一个再去抓学生,占用学生的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他会很不情愿,双方互相消耗,老师没有成就感,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两败俱伤,课堂是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大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