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怀疑许多人还收藏着书信。我所指的不是《两地书》,也不是《曾文正公家书》之类,名人伟人的书信因为其名人效应,别说内容,有些仅其书法价值及文献价值都是不菲的,这样的书信的意义早巳不属于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财富。我所说的是家人之间的,是恋人之间的,是同学朋友之前的那类书信,是平邮8分面值邮票的那类书信,我相信至今依然有人珍藏着。
我这样说,并非没有根据,因为我自己就珍藏着一封家书,只是,不是原件,说是珍藏,是因为它在我心里。
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亲爱的妈妈,今天,我在灯光下给您写信…
当年,这封信通过邮差的手从一个偏僻的地方送到另一个偏僻的地方,送到一个母亲的手上时,我分明看到了识字不多的她握着信纸的手在颤抖,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激动的泪花。
当然,作为儿子写给母亲的信,一般都会这样称呼自己的母亲,作为中国人习惯于含蓄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只有在书面语时才给自己的妈妈前面冠以亲爱的三个字,但是,这已经足以使所有的母亲心满意足。
那封信说了许多许多,因为老家那年遭遇百年未遇的旱灾,信的开始主要是问家里的旱情,然后问妈妈的身体状况并嘱咐妈妈好好保重身体,然后又问替集体放牛的弟弟是不是一个人还要照看十三头牛,还问了上学的弟弟是不是每天早上还空着肚子去学校…
说到他自己,他说什么都好,正在跟店里师傳们学做包子馒头,并说包子馒头不复杂,油条难一点,因为炸油条要用明矾,不太好掌握用量…
这封信,就是我大哥平生写给我母亲的第一封信。
这封信,我妈妈读过多少遍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我妈妈不止读过一遍,而我,真不记得自己读过多少遍。
写这封信那年我大哥应该是十五岁。
我爸爸带我大哥出门讨生活时,据后来我爸爸说,身上仅有二分钱。这封信是我大哥随爸爸出门以后的第一封平安家书,中途他未回过家。
算来,这封信己在我心里放了46年了。虽然,我们的妈妈早已离开了我们,虽然,我的大哥也年逾花甲,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早已不再需要写信,但是,我不相信我的余生我会把我和某个人的微信、QQ的聊天放在心里46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