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认真体会(并非只是思考)后回答:(1)谁是您最疼爱的人?您又是谁最疼爱的人?两者是否是一个人?(2)哪些人是您最疼爱的人?您又是哪些人最疼爱的人呢?
我最喜欢今天的作业,有机会让老公说出来他最疼爱的人是我。听到他亲口说出来,和我自己的答案一样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是温暖的,感动的?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想过去证实这个问题会让我有这么大的感受,原来爱是需要用心说出来的。把这种感觉和老公分享,老公说疼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别人回报的,是从心底里觉得我就是愿意疼爱她。我彻底的被这个技术征服了!
向李老师致敬!原文转载:
李克富 || 我就是你最疼爱的人
李克富简书会员
2018-07-01 05:05 打开App
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必定在自己的心中装着这个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理学基础的人都能够知道的常识,无需过多解释。
这就是云上精舍的夜色可能因昨晚在云上精舍为某上市公司的专修团队做了场叫《企业心理资本的开发与运用》的讲座吧,今晨我又想起了6月15日晚青大94级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那次聚会。具体语境忘了,只是清晰记得主持人开场的第一句话:“你不是我最疼爱的人!”
这话让我心动,继而情动,自此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在想:谁是我最疼爱的人?我又是谁最疼爱的人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立马就得到了:我最疼爱的人就是那谁;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猜的,但问了一下对方,证实我猜对了。
一切,正如心理健康的您所想象的:我最疼爱的人,也是最疼爱我的人。
这十多天来,我用这两个问题反复问过周边的人,我知道了:那些心理健康且幸福指数比较高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理健康但幸福指数不高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理不健康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态不正常者又是如何回答的。
在有了初步的经验之后,昨天下午我便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一种心理技术运用到了咨询过程中。
问那位社交恐惧症患者:“谁是您最疼爱的人?”
“女儿!”他的回答毫无犹豫。
再问:“那个最疼爱您的人是谁?”
他看着我没有回答,我也没敢继续追问。不敢的原因是我看到他的眼圈红了,经验提示我,初次访谈,他的自我强度还不足以承受如此迅猛的情感冲击。
为缓和气氛,我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要求:“您能跟我说说除了女儿外,还有哪些人是您疼爱的?而您觉得哪些人是疼爱您的?”
我把“一个”,变成“一些”,问题的难度大大减低。
依然,对第一个问题他能迅速说出好几个比如父母妻子和妹妹,而对第二个,他憋了好半天才说“我母亲”。
至此,我觉得已经对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询问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十分重视考察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教科书(基础,2012年版,第342页)上说——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一个对压力事件的物质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使当事人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事件的信心,稳定情绪。”
这个说法当然没错,但它并非从求助者出发而言,道理也太理论、太空洞,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而我通过诸如询问“您都疼爱哪些人”和“您觉得哪些人疼爱您”,尤其是后者,才是对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现状的恰当了解。
一个不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的人,别人支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难以发挥作用!
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必定在自己的心中装着这个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理学基础的人都能够知道的常识,无需过多解释。
越是觉得自己在更多的人心中重要,自己的心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人,这种人可能孤独但不再寂寞。比如我就总是觉得不但只是对那谁而且对谁谁谁都很重要,为了他们我得每天吃好喝好心情好,每当夜深人静一人独处或身心俱疲时,想想他们就觉得有人陪伴且满血复活。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真的是他最疼爱的人,我问过了我不喜欢这样的问话,而是直接认为:“我就是你最疼爱的人,尽管你不说!”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信念,它也深深地根植于所有心理健康者的集体无意识,从而成为幸福和快乐之源。
作者:李克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2bd728826a6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