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师贝聿铭逝世:他曾饱受争议,却用一生为世界留下传奇

大师贝聿铭逝世:他曾饱受争议,却用一生为世界留下传奇

作者: 中达鹰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7:12 被阅读0次

一大早,就被一条令人痛心的消息刷了屏。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享誉世界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去世,享年102岁。

他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也曾出现在美国总统肯尼迪、法国总统密特朗、首次访美的邓小平身旁。

他65岁生日宴会的举办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主办人是当时中国的两位副总理。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北大教授陆扬说:

“他才是李小龙之后唯一一个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称得上真正偶像级的华裔。”

他就是贝聿铭。

1

即便对建筑艺术并不熟悉的人,也一定不会没听过这位大师的名字。

有人跑遍世界,就是为了要看他的作品一眼。

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

最著名的当属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

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除此之外,他堪称神作的设计还能列出一长串,而且看一眼便经久难忘。

比如,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北京香山饭店:

白墙黛瓦,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的苏州博物馆:

堪称“地上天堂”的日本美秀美术馆:

传神表现了伊斯兰建筑精髓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对于建筑作品,贝聿铭说过:“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而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2

如今,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是全世界游客到了巴黎必去打卡的著名地标之一。

但当时大部分法国人都不赞成,由贝聿铭这位东方建筑师来改造自己的文化瑰宝。

《法兰西晚报》甚至头版放上了金字塔的模型,大标题:《新卢浮宫已经激起公愤》。

文章大意是,法国最辉煌的历史建筑,就要在一个外国人的魔爪下惨遭蹂躏了。

贝聿铭招惹了全法国的反对。

面对能把人淹死的唾沫星子,他选择不妥协。

他曾说:“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1989年,卢浮宫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原先那些贝聿铭的反对者,一见实物,大多数都闭嘴了。

人们蜂拥而至,顺着旋梯缓缓走下,全世界的媒体为贝聿铭的作品叫好。

法国人开始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以前的争议和羞辱,都被人遗忘了。

看见了吧,哪怕贝聿铭这样的大师,一生中都不知要遭遇多少次质疑,不知要被骂多少次“破玩意”,才能被认可和接受。

所以,当你初出茅庐或不被理解,你最有力的回应方式,就是保持“细心和耐心”,确认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并且继续走下去。

因为这世界上最公平的裁判,是时间。

3

贝聿铭的一生,在四大洲、十个国家都留下了代表作:美国、中国、日本、德国、 卡塔尔……

尽管接受了多年的西方教育,每逢有人问起他的身世,他总是坚定自信地回答: ”我来自中国苏州。”

贝聿铭出生于广东广州,他的童年是在苏州著名的狮子林中度过的。

1949年以后,贝家后人把狮子林捐献给国家,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遗珍,才第一次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人民公园”。

2002年,85岁的贝聿铭,接受了生平“最具挑战”的设计项目——苏州博物馆新馆,他把在中国大陆最后一个亲自操刀的设计项目,献给了故乡。

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既保持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特色,又有着鲜明的几何造型和现代主义风格。

如今的苏州博物馆,人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落。人们经常把镜头对准建筑本身,而不是展品。

他用了100年,倾其一生,向世人呈现,最美、最极致的设计,也留下了“中国美”的典范。

如今贝老仙逝,但作品却仍在流传,相信我们能在留下的艺术里,看见他闪光的思想和灵魂。

谨以此文,送别贝聿铭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师贝聿铭逝世:他曾饱受争议,却用一生为世界留下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po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