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经历各种(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痛,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些痛不能得以缓解就会发展成病 。

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常所说“通”也就是经络通畅。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脉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黄帝内经》

有两个著名的定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的作用是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这个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着经络循环无端。这个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一旦病变,就要想法疏通。如果经络堵塞了、不通了,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百病生于气也”,气与血相辅相成,气滞则血瘀,血瘀则病生。所以有人立志尝尽人间苦——贪、嗔、痴、慢、疑。

如同医学的体检一般,关注自己的所有负面情绪之所在,看着“它”,不被任何不良情绪所左右,然后理顺自己的思绪。思绪通则气顺,气顺心平,心平则血畅,血畅则百通,百通则病不生,达到阴阳平衡,身心健康。

从人与社会关系上来说也非常强调“沟通”的作用。一个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他(她)的生活一定是枯燥而又黯淡无光的,与别人之间一定会产生各种矛盾、不和谐、不愉快。相反,一个善于并经常跟他人沟通交流的人,善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喜悦,善于与他人倾诉失败痛苦,那他一定是快乐的,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个人与社会也存在通则不痛的关系。

同样,一个国家的体制机制也要理顺、畅通,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包括 国与国的关系,也要互联互通,走以制度、规则来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新道路。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