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届PolarDB数据库性能大赛Java&c++选手分享

第一届PolarDB数据库性能大赛Java&c++选手分享

作者: fly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2:27 被阅读0次

    1.前言

    排名

    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比赛,在第一赛季拿到16名尝到甜头的同时,第二赛季策略和想法的偏差,最终拿到28名。我这里说一下为什么标题是java&c++,因为个人java玩的多,但是打一些算法比赛用的c,而队友就是纯搞c的,所以基本上我们属于java和c++都踩过坑了。

    由于此次比赛也是遇到了好多坑,不像大佬们,成绩出来就占据前头,所以我们的初赛和复赛框架还是大有不同的,因此在架构方面我特地细分开来详细描述。

    2.赛题介绍

    比赛总体分成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整体要求实现一个简化、高效的 kv 存储引擎初赛要求支持 Write、Read 接口。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byte[] key, byte[] value);
     public abstract byte[] read(byte[] key);
    

    复赛在初赛题目基础上,还需要额外实现一个 Range 接口。

    public abstract void range(byte[] lower, byte[] upper, AbstractVisitor visitor);
    

    程序评测逻辑 分为2个阶段:

    1)Recover 正确性评测:

    此阶段评测程序会并发写入特定数据(key 8B、value 4KB)同时进行任意次 kill -9 来模拟进程意外退出(参赛引擎需要保证进程意外退出时数据持久化不丢失),接着重新打开 DB,调用 Read、Range 接口来进行正确性校验

    2)性能评测

    随机写入:64 个线程并发随机写入,每个线程使用 Write 各写 100 万次随机数据(key 8B、value 4KB)

    随机读取:64 个线程并发随机读取,每个线程各使用 Read 读取 100 万次随机数据

    顺序读取:64 个线程并发顺序读取,每个线程各使用 Range 有序(增序)遍历全量数据 2 次 注: 2.2 阶段会对所有读取的 kv 校验是否匹配,如不通过则终止,评测失败; 2.3 阶段除了对迭代出来每条的 kv校 验是否匹配外,还会额外校验是否严格字典序递增,如不通过则终止,评测失败。

    语言限定:C++ & JAVA,一起排名

    总的来说大致一个系统框架如下图:

    系统框架图

    而我们就是要做的在此架构上的数据层中,根据相应的业务场景来设计我们存储框架,使其达到最优的效果。

    3.初赛篇

    3.1 Recover 正确性评测

    我将主办方描述的语句中,我自己文字加粗的部分摘下来:

    key 8B、value 4KB

    进行任意次 kill -9

    参赛引擎需要保证进程意外退出时数据持久化不丢失


    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kv在主办发的要求下,与IO操作下字节完美对齐,而任意次kill和数据持久化则是主办方要求你不能在写的阶段做一些数据的缓存,来对比赛进行一些所谓的hack。

    3.2 性能评测之随机写入

    我们是根据计算每个key的hash,再进行分桶来使得数据达到均匀分布的效果,代码如下:

     int temp_partition = (key.hashCode() & Integer.MAX_VALUE) % FILE_MAX;
    

    逻辑图如下:

    逻辑图

    上述是对value的一种划分和写入,而另外一部分就是key的设计,关于key,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种数组型分桶式哈希表,其目的在于:(1)分桶能使得数据更加均匀(2)在多线程情况下使得数据插入变得线程安全。

    hash设计图

    A区域每个节点是一个int字节,大约4M的小索引,当一个key过来时,hash映射到A的某一块上,同时原子量从0开始自增,该块上的地址值等于B上某一个地址,同时B上此时的地址指向下一个地址,链表形式。

    B区域是存放key相关信息的一些数据,每个index包括下一个地址int型 4字节,本身key值 8字节,以及文件偏移量4字节,总共6500w个,大约1.2G左右。

    为了使得在多线程情况下,使得数据安全地插入,这里采用的是CAS无锁操作

     a->next =head->next; 
     (head->next).compare_exchange_strong(a->next,a );
    

    解释一下用法,令head->next 为 A,a->next为B,a为C

    当A==B时,C=A;

    当A!=B时,B=A;

    其中head->next是某个key映射到A区域的头结点指针head的下一个指针,而a->next是当前key的值下一个指针,a是自己本身地址。分析一下如何达到线程安全的效果:

    首先来了一个key,假如hash地址为A的区域某一个,这里记做A,同时此时的原子量B的地址是B1,A之前指向一个地址B

    a)如果A的地址指向和B1的地址指向相同,说明上述两个语句没有被其他线程所打扰,那么A->next=a,连接成功

    b)如果A的地址指向和B1的地址指向不相同,说明存在线程安全问题,那么a->next = head->next,再一次比较的时候,如果head->next在之前线程又给他改变了,那么继续a->next = head->next,直到出现(a)的情况,连接成功。

    3.3 性能评测之随机读

    前面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随机读而准备,所以随机读就按哈希读就行,当然里针对这种4kB的读写,为了达到最优的读数据时间,我们采取的是DIO的方式,这里涉及到linux内核的知识了,稍微提一下,linux中分为两个状态,用户态和内核态,一般的文件读取是进行了两次拷贝,即从磁盘到内核,再到用户态,然后返回给上层应用层,DIO是直接跳过中间的两次拷贝。

    4.复赛篇

    4.1 性能评测之随机写入

    由于复赛多了一个range,还需要做两遍range增序迭代遍历,所以就算随机读IO完全打满,是根本达不到最优状态,因为复赛开始我就试过了,64线程+二级缓存最多660s左右,如果额外开成128个的话,顶多600s左右。

    所以根据数据随机分布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前9位hash的方式来对value进行均匀划分,测试打印出来确实数据十分地均匀。

     int temp_patition = ((key[0] & 0xff) << 1) | ((key[1] & 0xff) >> 7);
    

    总体逻辑框架如下:

    总体逻辑框架

    随机读阶段基本上与初赛无差,这里就不在叙述了。

    4.2 性能评测之range阶段

    range阶段的设计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初赛的时候64个线程6400w随机读需要106s左右,而range阶段是需要1个线程就遍历6400W*2的数据,所以如果单纯的read读肯定超时,这也就提醒了我们,必须要做缓存了,逻辑图如下:

    线程逻辑图

    大致的思路就是额外开32个线程来对每个块文件读取数据,当读取完毕时,唤醒visit线程,此时同时visit再唤醒read线程,来读取数据,然后达到io和cpu同步的效果,最终最优的结果是202s左右,但是与前面的大佬还是差那么几秒,原来是这个互相唤醒的结果,因为在最后我们发现,其实就是IO存在瓶颈,visit速度其实很快,而这个互相唤醒等价于这两个类型的线程在一定程度上优先级相同,换句话说cpu给他两的时间片是相同的,最优的做法就是让read线程不断read,visit如果阻塞了,就直接让他让出当前时间片就行了。

    0.总结

    这里先说下java和c的一些差距,初赛的时候,同一套方案,我是280.290s左右,队友用c直接比我少了30.40s,在range阶段,读一份文件256M,单线程0.165s左右,队友可以达到0.1s左右,所以性能上还是有差距的。
    因为也比较忙,所以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把一些最终的框架和思路给写了出来,等有时间再把一些优化的点补一补,总的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也超过了一些之前打了中间件的大佬,不过还是有差距的,一些细节方面确实没别人做的好,也没有考虑到,不然最终成绩还是可以稳进前15,还是那句话,加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届PolarDB数据库性能大赛Java&c++选手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x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