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第四章:信仰之佛教:无神的宗教
艺凡:今天咱们说说佛教?
易中天:对,佛教的诞生地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曾经有一个小邦叫释迦。佛教的创始人是这个小邦的王子,名叫悉达多·乔达摩。
艺凡:释迦牟尼。
易中天:这是后来的事情了。王子的降生充满了神奇。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大放智慧光明,。王子脚踏莲花向东西南北各走了七步,然后指天画地作狮子吼:六合之内,唯我独尊。
艺凡:这一看就不靠谱。
易中天:对的,关于他生卒年份的说法也有六十多种,最早的和最晚的竟相距数百年。
艺凡:那佛教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易中天:佛教的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的。须弥山再加同一日月照耀的四洲,就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非神的世界。
艺凡:释伽牟尼是一个真人。
易中天:对,一个活生生的人,并在八十岁时死去。他也不是死后封神,因为活着的时候便已成佛。
艺凡:什么是佛呢?
易中天:佛就是佛陀,意思是觉悟者。释迦牟尼,则是释迦族的圣人。他创立了佛教。
艺凡:怎么创立的呢?
易中天:据说,二十九岁出家之前,悉达多·乔达摩虽然贵为王族,且有娇妻爱子,却并不幸福。也许,不是他自己不幸福,而是感到人类不幸福。有一天,他出王城四门,碰巧分别看见了生老病死四件事情。于是他发现,生育、衰老、疾病和死亡将贯穿人的一生,而且无不痛苦。
艺凡:怎么解决呢?
易中天:年轻的王子决定离家出走。他剃掉了自己的头发,开始了对真理的追求。在四处流浪并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他在一棵无花果属的树下立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这棵树,叫菩提树。
艺凡:结果啥呢?
易中天: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悟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据说,这是一种能够觉知一切真理,了知一切事物,从而无所不知的智慧。这种智慧也叫般若(读如波惹),通过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叫涅槃,获得般若、实现涅槃则叫波罗蜜多。需要说明的是涅槃。
艺凡:涅槃怎么理解呢?
易中天:涅槃又叫寂灭,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死亡。其实涅槃只是欲望的寂灭,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安静。这需要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就是般若。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此大智慧,就能从此岸到达彼岸。此岸就是生死迷界,彼岸就是涅槃解脱。至于方式和途径,则有八正道以及戒定慧等等,不一而足。一整套思想体系和修行方式就这样建立起来。
艺凡:释迦牟尼成佛了。
易中天:成佛以后的释迦牟尼开始传教,因为他要普度众生。而且他告诉我们,成佛的关键在于觉悟。只要做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人都可以成佛。这叫多神教吗?
艺凡:不是。
易中天:叫一神教吗?
艺凡:不是。
易中天:只能叫无神教了。
艺凡:传教的过程顺利吗?
易中天:不顺利,因为印度是多神世界,所以,佛教之风光一时,最后只能远走他乡,一路由斯里兰卡而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一路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至朝鲜、日本、越南,还有一路由尼泊尔和汉地传入中国西藏,是为南传、汉传和藏传。但,无论南传、汉传还是藏传,都已非原始佛教的本来面目。
艺凡:为什么这么多说呢?
易中天:比方说,有庙宇,也有偶像,佛祖和菩萨则被当作神来崇拜。显然,佛教在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同时,也与释迦牟尼的初衷渐行渐远。
艺凡:佛祖的初衷是啥呢?
易中天:建立一种人生的哲学、智慧和境界,而且是可以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来获得的。获得的方式很多,比如学习、修持或领悟,但都不是信仰,因为没有那个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更没有对这个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
艺凡:佛教带给我们的,不是信仰,而是觉悟。
易中天:但,人类的终极之问总要有答案,终极关怀也总要有着落。因此,信仰必定产生。而且,由于这种关怀和追问是终极的,答案也只能是一个。换句话说,一神教也必定产生。只不过,需要条件。
艺凡:什么条件?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犹太:人类的先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