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直忙着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考试——军转考核(类似于公务员考试,只是难度系数要小一些)。
准备了一些时间,投入了很大精力,到最后考核,试题跟想象的很不一样。拿学习群里一个哥们的话,是这样说的:
整个学期全荒废,临近考试全心碎。一周时间全没睡,考试之前全在背。走进考场全崩溃,拿到卷子全流泪。背的东西全没考,考的东西全不会。
简单一句话谈理解,就是:反培训痕迹非常之明显。培训机构预测的重点(根据历年考试分析预判的方向)基本都没考;预测的选学内容,超比例地考;教的一些快速解题技巧,完全用不上,选项间差距太小,基本都是六位数字除以四位数字,精算出三位以上有效数字,你才能确定答案是哪一个。真真一个是搞心态,搞崩考生心态,更搞崩培训机构心态。
且不说此次考试情况,毕竟已经是过去式了,多聊无意。想聊一聊往后的其他的考试,义务教育的考试也好,高校的考试也好,类似于公务员、建筑师、会计师等等考试。谈一谈个人浅陋的认识。
一、总基调应该是“减负”的理念不变。弱化培训机构的地位作用,反培训应该是一个趋势,只不过这个“趋势”要具体地看考核对象是什么,越靠近“组织”的自然会痕迹越重,越远离“组织”的痕迹偏轻(对于他们来说,边走边看,边走边靠,是工作常态)。对于义务教育而言,因为主导还是学校,考核不存在过多反培训问题,“减负”的方向,应该是降低考题难度系数。至于各类高校,我觉得就得“因人而异”了,一方面,培训机构对其冲击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实际情况迥异有别,所以,灵活度最高的就是这类考试了,不硬考,选不出真才实学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毕竟,高校与社会联系最紧密。
二、总目标应该是“选才”的理念不变。“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选贤任能是目的,哪个时代,哪个单位,都需要人才支撑。无论什么考核,不管它是难还是易,不论它反培训与否,真正有才能的人,都会被选出来,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都发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是“出众”的必要,也是“内卷”的缘由,这其中的一个“度”是最难把握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且走且看,只是个人浅薄的认识,错谬短视也很正常,抛砖引玉便好,切莫听信当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56294/da5dea42beed1eb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