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进行的建国七十五周年经典诵读诗会,让好几家参赛单位意难平。作为观众,我也觉得评分不算公允,虽然这并不是什么高端的赛事,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但是各地市毕竟是精心准备的,谁不希望得个好成绩呢。
我最看好的是运城选送的《人民万岁》,真是气势恢宏,气壮山河。朗诵者是一个中年男子,其实他在台上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长相,他的声音太有表现力,他的手势和后面大屏幕契合得天衣无缝,我听着他清亮的声音,以为是个年轻人,赛后看他和我们市的领队聊天,才看清楚他已是人到中年。怪不得,朗诵得那么深情,应该是心灵和作品有了深刻的共鸣。
但是,这个表演竟然只是获得了一个优秀奖,实在是让人不解。我和几个参会者聊天,大家都觉得这个应该是整场里最好的一个。听评委评价说,有一个地方的朗诵停顿错了,这个理由似乎有点吹毛求疵,我们都没有听出来哪里错了,可见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他虽然乐呵呵地调侃:“优秀奖也是奖嘛!”但我想他肯定觉得遗憾,就看那个背景视频,他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我们市里参赛的是两位女选手,其中李老师已经61岁了,依然宝刀未老;另一位选手小高虽然青春靓丽,却功底深厚,她们朗诵的内容是《读中国》,特别激昂豪壮的一首诗。一老一小,配合默契,无论是体态、语调,还是节奏、动作,都表现出他们高超的水平。我不知道她们下了多大的功夫,仅我和她们在一起的这两天,就看到她俩一遍遍地练习。我悠哉悠哉逛博物院的时候,她们俩还在宾馆的房间里苦练呢。她们获得了三等奖,我们都觉得遗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她们是三等奖的最高分。
之所以让大家意难平,是因为一等奖和二等奖中的一个都是太原选送的。如果说这两个作品水平高超也就罢了,关键是我们都没觉得有多优秀。比如得了二等奖的那个,是一段话剧表演,演的是电视剧《康熙皇帝》里一段情节,就是康熙痛斥大臣才几十年的时间,就忘记了大明朝是怎么灭亡的。他表现得激情澎湃,但是怎么能和建国七十周年联系起来呢?前面倒是有一段介绍,说是用以警醒后人,但还是觉得不合主题。
整场诗会,真是异彩纷呈。其实,奖项何必设置这么严格呢,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一等奖、二等奖都多一些又何妨,大家都开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