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有3、4里的路途,骑自行车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欣赏厂区风光陶冶情操,三来有一种控制前进方向的快感。所以,自从搬到厂前生活区,自行车便成为重要的生活伴侣。
然而自行车也是一个脆弱的事物。不知道什么时候,链条就断了,车闸就松了,轮胎被扎了……耐着心思里里外外换新一遍,开始骑着挺好,后来越骑越费劲,下来一看,没气了……
存车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厂里也有存车的地方,但距离办公楼太远,一般是不用的。只好放在办公楼旁的路边,任凭风吹,雨打,日晒。如此的遭遇,时有不忍,于是搬到楼上,挤进办公室里。
自行车如果仅仅用来做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似乎意犹未尽。骑车郊游是不错的选择。然而上班12年了,却没有这样雅兴过。
其实对于自行车的体验,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就有深刻的印象。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曾经是我父亲的最爱!在七十年代初,这确实是一件难得而重要的家产!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着父亲,维护得一直很好,直到九十年代初,因为实在用不上了,才送了别人。
南湾水库和十三里桥镇,分别是我父亲和母亲工作的地方,相距大约30里。我没上小学时,是跟着父亲的。父亲做水文测试时,我便在南湾水库边自由地玩耍。那时旅游的氛围很淡,来水库的人很少,水库的山水云树便被我一人独享了。真想回到那个时候!
然而时光终是一去不复返。我只能回忆父亲每到周六下午,便骑车带我回十三里桥,实现全家团聚。或许中间路过信阳市时,看看奶奶。30里的路并不遥远,我坐在后面,抓紧车子,父亲便带着我上路了。沿途风景是熟悉的,何处上坡何处下坡也是熟悉的。上坡时,父亲有时故意不下来,我便要下来推车了;下坡时,父亲叮嘱我要抓好,我们一起享受高速的乐趣……
那时的父亲是年轻而乐观的。度完周末后,他便在周一的早晨带我返回南湾水库。如此周而复始。在我儿时的眼中,自行车无疑是件极其高贵的只有父亲才能够享有的物品。别人是不准动之毫米厘的。若是别人来借,父亲会心疼而不悦的,送还后要仔细检查好久。这也许是我直到十七、八岁才开始用这辆自行车学骑车的缘故吧。
后来,大了,上学了,父亲不用载着我了。他一个人来来往往。只有放假时,才有可能沿着那条路,我坐在他后面寻找乐趣。
再后来,搬家了。他带着我离开了家乡。那是一个烟雨濛濛的下午,带着伤别的气氛,离开了家乡。我望着后来越来越远的故园,感到一种惆怅。
再细想一下,这辆自行车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学一年级放暑假时,父亲用这辆自行车带着我,把我从火车站接到家里。我要带他,他说不累,他看到我显得很兴奋。但我知道,他在大口喘气。他毕竟老了,不再是十几年前的人了。这十几里的路,1988年的那个夏日,是我记忆中,他最后一次骑车带我了。
如今,我的小孩也已经4、5岁了,我也经常骑车带他上幼儿园。仅有的一分钟的路程中,他在车上特别地兴奋,肯定地说,比那时的我更淘气。
这个傍晚,我回想到久远的少年情景,决定了一件事情:像我父亲带儿子一样地带他远行。我要做的是环厂一周。
一周大约12里。我把他哄到车前的梁上坐好,而不是我那时的坐到后面。我觉得这样骑车更安全更省力,说话更方便。
晚风习习,我们骑车远行。他幼稚的思维随着旅行而跳动,手舞足蹈,话语尤其滔滔不绝,是新鲜,是激动,更是快乐,这都感染了我。这时,我感到自己更像父亲了。我不知道当年的我是否有他这样的感受,当年的我的父亲是否有我这样的感受。或许是我渴望回到往昔,在我怀着别样的心情带着他漫游时,尽管汗流浃背,尽管气喘吁吁,却感到幸福和宽慰。
就像我看到的彩霞一样,自行车上,有两个人的灿烂欢笑。自行车不停地尽着使命。我也不停地体验着,父亲与儿子,往事与梦想,今天与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