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因为忙碌,最近我才看完大结局,毫无意外,最后的结局是温馨的。
剧中父亲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和女儿苏明玉一起生活。
大哥苏明哲回到美国,继续经营他的小家。
二哥苏明成没有和前妻朱丽复婚,去非洲发展自己的事业。
苏明玉辞职陪伴、照顾父亲。
一家人最终冰释前嫌,互相理解,在除夕之夜,开着视频庆祝团圆。
这部电视剧从开播之初,就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剧中讲述的苏家一家人的故事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也反映了诸多现实问题。
那些在家庭不受待见的女孩,往往付出最多
剧中苏明玉因为是女孩,从小不被母亲喜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苏母重男轻女,苏明玉的两个哥哥早餐是火腿加鸡蛋,而她只能吃泡饭。
为了供大哥出国读书,苏母把苏明玉住的房间卖了。
二儿子要出去旅游,苏母毫不犹豫给了2000元,苏明玉想买本复习资料,母亲都不肯给钱,还让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大学。
在苏母眼里,女孩终究是要嫁人的,父母只需养她到18岁,也不指望她养老。
可就是这样不受家里待见的女儿,花了40万给母亲买墓地。给大哥介绍工作,帮二哥化解和前上司的矛盾,还解决了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
最后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也是苏明玉一个人在国内陪伴照顾。
对于这样的剧情,很多观众表示不满,凭什么苏明玉从家庭得到的关爱最少,付出却最多?
大哥在美国生活,无暇照顾父母。苏大强把遗产都留给苏明成,只因为他混得最差,苏明成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去了非洲。照顾父亲的责任落到苏明玉一个人身上。
这一切仅仅因为苏明玉条件最好,最有钱,所以她就该付出最多?
然而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孩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得不到平等对待,父母把最好的资源给了儿子,可往往照顾父母、给父母养老的,却还是女儿。
我有个女性朋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她本来可以考重点高中的时候,父母逼她去读了中专,反而送她弟弟上了高中、考大学。她只能边工作,边学习,自考大专、本科。
后来家里条件改善之后,她和弟弟都面临结婚买房,父母给弟弟的钱远远多于她,却要求她在老家买房,以后跟着她养老。她心里一直为父母偏心弟弟而愤愤不平。
我以前在医院工作时,发现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住院,在医院照顾他们的,不是老伴就是女儿,很少看见儿子或儿媳在医院陪护。有的家庭即使有四五个儿子,在医院照顾父母的,依然还是女儿。
电视剧里,最后给父亲养老的是受到关爱最少的女儿,真的是太现实。
老一辈很多人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希望到了我们这一代,男女平等的意识更深入人心,无论男女,一视同仁,做子女的,都要积极主动承担赡养、照顾父母的责任。
父母偏心,子女不和
电视剧里,苏母明显偏爱两个儿子,她对儿子的溺爱和对女儿的苛刻,引起兄妹之间从小不和。
都说父母言传身教,苏母对苏明玉的嫌弃、不喜欢,导致了苏明成心里也讨厌苏明玉,根本就不把她当妹妹。
小时候苏明成要苏明玉给他洗衣服,故意干扰她学习。两兄妹经常吵架、打架。长大以后,彼此都不把对方当亲人。
苏明成的老婆朱丽因为苏明玉丢了工作时,苏明成上门殴打苏明玉,一点不顾兄妹之情,把苏明玉打成骨裂,这一段剧情让人看了咬牙切齿。
苏明成对待苏明玉的态度如此恶劣,与苏母的偏心及重男轻女有很大的关系。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墨兰和如兰两姐妹发生了争执,常嬷嬷在处罚三姐妹的时候,点醒盛老爹的那番话发人深思,她说:“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
意思是,父母对孩子应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爱。虽然一个家里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但是也得是这个让,或那个让,不能总让一头让,否则,日子久了,父母及子女之间,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
苏母正是因为一碗水没有端平,才导致兄妹之间水火不容。
尽管苏明成最后醒悟了,郑重向苏明玉道歉,可现实中有多少“苏明成”能做到呢?
现实中很多家庭也是如此,非独生子女家庭里,很多父母也会更偏心其中一个,例如会讨父母欢心的,学习成绩好的,更聪明的,长得更好看的孩子得到关爱更多。
父母的偏心,必然会引起另一个不受关爱的孩子心里不满、委屈、愤恨,引起家庭矛盾纠葛。
所以,为人父母,无论自己孩子怎么样,都是至亲骨肉,都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与自己和解,走出伤痛
剧中苏明玉心里很恨自己的母亲。她拼命努力想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可是当她责骂父亲,被父亲看成是苏母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一样强势,并且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男朋友石天冬对她说:“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你也可以选择放下。”
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成长起来的,原生家庭会对我们一生产生影响。
有些人出生在一个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因父母经常吵架而留下心理阴影,导致自己长大后也害怕结婚。
有些人父母强势、霸道,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成年后变得胆小、自卑、懦弱,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选择放下,并不是强迫自己去原谅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放下心里的怨恨。
身边有一位大姐,非常憎恨自己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很强势,总是想控制她,要求她必须听话,如果她反抗,母亲就辱骂和殴打她。
当她长大之后,也变成一个强势的人,遭遇婚姻不幸,总想控制自己的儿子,母子关系紧张。
后来,当她了解了母亲的原生家庭,知道母亲幼年不幸时,她开始理解自己的母亲,放下对母亲的怨恨,与内心和解,不再视母为仇人,她和自己儿子的关系也逐渐缓和。
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过去的伤痛,不但自己痛苦,还会影响现在的生活,又给下一代带来消极影响。
与自己和解,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再抗拒内心的痛苦,放下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