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小朋友玲玲向自己的姑姑抱怨说,“妈妈好烦呀,整天像个苍蝇一样唠叨个不听,她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越来越讨厌听到她说话”
这个就是唠叨的妈妈带来的孩子逆反心理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烦恼是双向的,母亲会觉得自己每天不停的提醒,孩子还是不改正坏习惯,这样反复强调他就是装作听不见,真是心累,孩子越是不重视自己的话,自己就变得越来越想唠叨。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7429/68163e34ac954c35.jpg)
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如果外来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烦恼,对孩子各种看不惯,见孩子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给你说过多少遍了这样写作业会近视的”“哎呀知道了知道了”“每次都说知道了,也没见你怎么改,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然后孩子就泄气的趴在书桌上捂着耳朵表示不想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7429/b06ffb6adad1ee95.jpg)
把妈妈当成了噪音背景墙
这样反复的单调的刺激,只会让孩子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不要做孩子讨厌的唠叨式教育的妈妈。后来玲玲与自己的母亲坐在一起聊天,“妈其实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这些坏习惯的改正需要时间,我也知道这样写作业对眼睛不好,但是不自觉的就变成了那样的坐姿”
孩子的不良习惯,跟大人一样都需要一个改正的期限,不是一句话的时间就出现变化的,要慢慢来。但是如果家长一直唠叨式的教育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爸爸对自己不信任,也有损母亲优雅大方的形象,那么怎么避免说一百遍也没效果的现象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7429/8ccf1acd880bbd2b.jpg)
1.妈妈要控制自己的语言
在唠叨孩子的话说出口之前,先停顿一下,给予动作上的帮助,比如你担心孩子爬高会摔着那就在旁边扶一把
2.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并且信任他可以做到。
3.将唠叨换成行动
比如你总嫌孩子坐姿总是不正确又怕孩子担心你唠叨,那就在课桌上打印出指标语,注意坐姿的词汇,贴在孩子看的见的地方
4.与孩子一起自律成长
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家长们自己也有不少毛病,可以跟孩子相约一起互相监督,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