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初二了,年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
城市里都限制了几环内不能放鞭炮,跨年时,静下来,使劲听,才能听到一点点隐隐的鞭炮声。缺少了鞭炮,真的少了很多动静。
以前,年三十包完饺子,放一通鞭炮,贴好对联,放一通鞭炮,零点时,放一通鞭炮。早晨起来(以前都是四点起来,三五成群的,一个村子转着拜年),吃完饺子后放一通鞭炮,然后大门敞开,迎接亲朋来拜年。
孩子们随时想放鞭炮,放烟花了,就去放一通。门口厚厚的一层鞭炮纸,预示着新年过的红火与隆重。
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把鞭炮点着,放到池塘的冰面上,扣上一个破旧的铁盆,随着炮声响起,破旧的铁盆飞到半空中,随着第二声响后,再重重摔下来。旁边围着一群孩子们观看,欢呼。
与声音上的安静相比,超市里,商场里确异常热闹。
过年,回家过年,以前注重的是外在的热闹。穿上新衣服,能吃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一家人一起在打牌,打麻将中说说笑笑。现在回家过年,更多的是内心的需求。一年了,平时在家陪父母的机会少之又少,何不利用这个团圆的日子,陪陪年迈的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听他们唠叨一下东家长西家短,给他们做点爱吃的菜,跟他们一起打打牌,逛逛街。
以后,还要安排,平时和过年陪他们去旅旅游,或者接到自己家过年。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也让人感触良深:“父母在时,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时,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时,做自己能做的,多做,千万不能以后后悔。父母之于儿女,总是恩重如山,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一点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