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以为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

别以为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

作者: 模型思考力阿拉丁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5:43 被阅读455次

父母们,你们已经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了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一词火遍网络,它背着很多的锅,也承受着很多原罪,一个成年人只要有什么不好的个性展示,总会归结于“原生家庭”。现在活跃在社会上的生力军,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人,大概出生于1978年到1998年之间,这刚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到加快改革开放的二十年,这些人的原生家庭的父母,刚好是建国以后,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那一代。

         原生家庭之所以会火,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这一代人觉醒了,发现在自己身上的很多印记来自于原来自己生长的环境和父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在自我成长和自我疗愈的过程中,感觉到如果是父母给我们传承了好的东西,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如果原生家庭留给自己太多的创伤和坏的东西,这些东西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自我疗愈的过程又如此的艰难,所以,原生家庭背上了好多的锅。

         反过来,我们想想现在,还是有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你们就是你们孩子的“原生家庭”,他们二十年后也将会思考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也将会带着原生家庭的传承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诚然,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子女了,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我希望大家不要本末倒置了,影响孩子最深刻的不是你们的教育方式,而是他们成长的这个由父母和家人组成的这个原生家庭环境,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存在在你记忆中的事情也就那么三两件,能长期存在在你记忆中的是成长的那些环境、那些欢乐、悲伤、开心的感觉......

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为什么男女双方结婚,女方要叫“新娘”?

       因为结婚就是男生告别旧娘,找了另一个新的娘来照顾自己!

       这是段子吗?是,也不是!这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其实还得追溯到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这个马上就要寿终正寝的基本国策),将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使得大部分的城市人口中的男生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很多女生也是,但是我国的那个“重男轻女”的传统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么容易消亡的,以至于,女生在从小受到的关爱程度上弱于同龄的男生,以至于独立性上会普遍优于男生,等到这代人结婚了,男生都相当于找到一个新的娘照顾自己生活起居,自己还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那么就更不用说,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大部分的教养重任几乎落在妈妈身上。

       以至于,现在很多教育学者呼吁: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前几年很火的一个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你会看到那些身为公众人物的父亲,在摄像机前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不知道如何照顾孩子生活,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的感情联结很少,而那里面表现最好的几个明星爸爸,恰恰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最多用心最多的那几位,比如说黄磊、夏克立,而恰恰是他们的参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惊叹不已。

       宋代词人家颐曾经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在我看来,教子,不仅至要,也同样至乐,我们的孩子是我们一生中最甜美、最细腻、也最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一本书。但实际上有时也是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一本书。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把教育子女当作人生至要,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这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有的匆匆翻过,有的甚至从未打开过,这样的父母自然无法感受到人生至乐,一不小心,孩子甚至会成为他们的一生至痛。

       有些父母会说,没有物质上的富足,孩子怎么会有好的成长环境?教育好孩子不是不让你赚钱,但是那些拿着赚钱当不和孩子相处的父母,你们问问自己,你真的忙到没有一点教育孩子的时间吗?还是你心里根本没把和孩子相处这件事当作一个事务选项呢?再说了,连孩子都教不好,你还成功个屁啊!

      还有人说,小孩子小时候懂什么?长大就什么都知道了!!你们知道吗?刚出生的婴儿就能区分自己的妈妈和其他女性;两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自己统计自己听到的语言要素,这个时候,你对他们讲任何语言,他们都能学会!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首位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宝宝也是哲学家》一书中指出,孩子在做“过家家”游戏中,影射出来的是对自己记忆的重复,对未来的思考,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的思考别人在思考什么了,只是他们无法表达。

       所以别再用“孩子这么小,他懂什么!”这样的理由给自己的不作为推脱责任了。

      作为父母,你首先要意识到,你要学习,教育孩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你一定要打开你的心扉,谦卑的承认你什么都不懂,你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要以为孩子生下来,叫你一声“爸爸”、“妈妈”你就是父母了,你离拿到父母上岗证还有很远。

教养孩子要有要素排序

      我们家孩子要不要学钢琴?要不要学英语?要不要国学启蒙?要不要学舞蹈?要不要.......

       在这个教育急功近利的年代,从三岁开始的技能学习竞赛充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而且会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之后的自主学习上,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呢?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不否定任何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不认同任何没有目标性和自主性的学习,如果你给你孩子安排的学习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那么你的安排就是徒劳的!

       所以,作为父母,必须要想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要把孩子教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我就曾经为这个问题纠结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想要的太多了,而且使自己想要的,跟孩子无关,后来,经过提炼,我把我的教养目标排序了,第一是情商教养,第二是健商教养,第三是德商和逆商教养,在我看来,有了这三个作为基础,那些智商、财商的教养就会水到渠成。

        我的要素排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有自己的思考的,情商、德商、逆商都是心理层面的,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是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当从小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等孩子长大之后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阻力将会减少很多,能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处理和他人的人际关系,能表现出有教养的社会公德,能正确面对挫折,这些基本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其他领域游刃有余。

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情商第一

      “情商”是一个过期名词,其实学术界早已不叫“情商”,而叫做“社交智力”,但是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名词,所以我们还是这么称呼它。

      为了搞清楚“情商”的重要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1981年高考,259万人参加考试,只有11%的录取率,而又一名学生以物理满分,数理化平均分97分考入北大物理系,更加优秀的是,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的不懈努力下,当年美国的大学特设一项招收中国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每年从中国招收100名物理专业优秀毕业生赴美学习,这个学生又一次从这个选拔中脱颖而出,拿着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

       看到这里,你们会说,无论从那个角度,这个学生都是一个活脱脱的学霸,考上北大,全国物理优秀毕业生里的佼佼者,前途,钱途,人生赢家!!!

        就是这么个人生赢家,在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用一把左轮手枪,打死了他学习所在的爱荷华大学的副校长安妮·克黎利,他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戈尔茨教授,戈尔茨教授的助理史密斯副教授,他所读专业系主任尼克森,还有和他一起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博士,还有一位校长学生秘书西尔森中枪全身瘫痪,而他开枪的理由竟然是:山林华博士错过了毕业论文手续的截止日期,不具备毕业资格,他的毕业获得了教授,校方领导的袒护,在他多次申诉无果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取得公平。最后,他自己也饮弹自尽。

        这就是当年震惊美国华人圈的卢刚事件,从事后了解到的资料和信息,发现卢刚,这位表面的天之骄子,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积极的自我,对世界对外界的感知全是负面的情绪,这种认知和情绪的累积,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这是报道出来的悲剧,在这个世界上,多少因为自我认知、自我情绪控制不足导致的或大或小的悲剧,更有一些这样的悲剧,连当事人都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情商的教养,应该作为孩子教养的首要元素来培养。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

在这里,我只是例举一下关于情商的五个要素,至于培养细则,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步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孩子情商培养那些事》):

情商要素之一: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

情商要素之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商要素之三: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包括责任感、抗逆力)

情商要素之四:同理心(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要素之五:交往合作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

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二:不占有原则

       老子的《道德经》曾言道: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我对这几句的话在孩子教养方面的理解就是,对于孩子,作为父母,你是他们人生的开启者,你让他们出生,你的所为都是替他们服务,但是你不能占有他,不能把持他的一切。

        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又不属于你,他的诞生就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灵魂存在,你可以爱他,可以教育他,但是你不能占有他,让他按照你的意志去生活,去运转。这是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基本原则:孩子属于他自己,他不是你意志的延伸,不是你愿望的寄托。

       那么孩子属于谁呢?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卡里·纪伯伦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是,后由冰心翻译成中文:《论孩子》可以给你答案。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失迅速而遍远地射了出来。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只有认识了这个原则,你才会明白,你只是在孩子自己无法”独立行走“于这个你认为很”危险“的社会,暂时由你保管和保护,一方面,你要去认识那位拥有神力的射者,从他那里汲取力量和智慧,另一方面,你要客观地认识到你也不过是射者手上的弓,你所要做的是把孩子培养的足够坚强,然后义无反顾地把孩子像箭一样射出去,这才是做父母的责任。

      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你的孩子,你越尊重他,他就会越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一个从小在尊重、民主、独立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管理自己的空间、想法和尊重别人的空间和想法,这也是孩子这只箭射出去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再者,如果你认识到,孩子不属于你,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你会尊重过他的一切行为, 不会因为他做出来的任何不符合你期望的事情而愤怒,而去支配他,反过来,你会去理解,会去试图了解行为背后的真相,你和孩子的积极倾听就产生了。而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障碍,也是最需要成年父母掌握的沟通技巧就是积极倾听,就是父母需要很大的智慧去倾听孩子看似奇怪的言语和行为背后的内心

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三:规矩和爱统一并存

       前几年流行的教育词汇:虎妈,狼爸,赵薇和佟大为还一起演过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反应了当下的一种中国教子观念,严格地家庭规矩,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厉型。

        更多的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受委屈的溺爱型教子观念,还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留守儿童为代表的另外一种教子类型:忽略型。

        我不去讨论这些类型的优劣,我只想找到一种共赢的方式:让孩子即能感知到父母无限的爱,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得到都不是理所当然,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约束为条件的,孩子对这个世界要有敬畏之心。

        我把它称作:规矩和爱统一共存。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钱文忠教授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名学者,当然他最后说了一句: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可以想见,其实他只是说出了他心中所想的一部分,但是给孩子立规矩,提高孩子犯错的成本,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这一点在教养孩子方面很重要。

       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伦理道德的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他的行为方式也将突破人们的认知底线。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以为打孩子骂孩子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关键是方法:

一、父母的权威靠平日的亲子沟通中营造

二、立规矩,一定要前后一致,所有养护人一致

三、结合你孩子的发展特点,在心理和操作细节上都要认真做好准备

四、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父母不要去干预

       我女儿布丁从出生开始就是我带白天,我老婆带晚上,所以,和我的亲子感情相当好,到了两岁半左右,布丁的很多行为开始出现让我们夫妻俩不能接受,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她立一些规矩,比如,她在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下意识的挥手打站在她面前的人。我们观察到,她更多的是打她妈妈,虽然不重,但是次数开始有点频繁,而且我老婆虽然生气但是有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有天晚上,我在厨房洗碗,听到客厅有出现:“你又打妈妈!”的声音,我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之前计划过应该如何应对,所以,我走了过去,平静地蹲下来,招呼布丁到身边,问她:“布丁,你刚才做什么事情让妈妈不高兴了?”,孩子其实心里知道刚才的行为不对,可是也抱着侥幸心理能混过去,她躲闪着我的眼睛,小声地说:“打妈妈了?”

       我接着平静地问她:“打妈妈哪里了?”她犹豫了一会,还是告诉我了:“打了脸,还有手臂。”

        “嗯!布丁承认自己的行为了,不过爸爸很郑重地告诉你,爸爸很爱你,但是为了让你感受一下妈妈被打的痛,爸爸也要打你的脸和手臂!”于是,我在她的脸和手臂上重重地拍了一掌,我能看到眼泪在孩子的眼中打转,也能看到她意识里面为自己的行为权衡出来的犯错成本。

        然后我把她抱起,在怀里轻轻地说:“布丁,被打痛不痛?打妈妈对不对?”

        布丁强忍着泪水说:“痛,不对!”“好的,布丁知道不对就好了,没事了,爸爸是想告诉你,你妈连爸爸都不敢打,你更加不行,好了,这事过了,去玩吧!”

       从那以后,很少再看见布丁挥手打她妈妈了,也不会因为这件立规矩的事情而对我心生怨恨。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规矩不能随便立,那是你们对孩子的底线,那是你们要孩子产生敬畏的地方,即使立规矩,也是基于爱而立的规矩,而不是为了满足你们自己的意志,你们的规矩是去规范孩子的行为,是为了让他们有不替别人添麻烦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有替别人着想的自发,也就是俗称的“教养”。

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之四:共同成长的原则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词:“原生家庭”,作为你孩子原生家庭的父母,你们必须承认,当你成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实并不完美,人无完人,你还有很多需要成长和改进的地方,如果要想言传,你必须身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改变孩子,都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

         在这里,我想呼应开头写的一句话: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尤其是爸爸,有些爸爸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只要有妈妈陪伴就可以了。有这些想法的爸爸试着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年,当你的妻子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操心时,而作为她最亲密的人却置身事外,你们每天还会有什么可以交流的?

2、你们没发现这些年我国的审美趋向于小鲜肉式的“娘”,为什么呢?你们喜欢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个男孩,往“娘”方向发展吗?如果是个女孩,每天看到“娘炮”说可爱,你会作何感想?

3、等孩子长大之后,你介入孩子的成长,你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了解时,你还会坚持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妈妈吗?

4、在你看来孩子成长过程中,哪些特质必须要爸爸参与,妈妈完全给不了?

        如果你在这几个问题上还有一丝正面的思考,你都不会回避,孩子的教育,父亲必须要参与,你的参与是对你妻子莫大的支持也是你们夫妻共同话题建立的基础,你的参与,是保持雄性激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的保证,父亲,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个英雄,也是每一个孩子英雄之旅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更是自己在今后感情生活中的标杆,男孩以此为榜样,女孩以此为模板,所以,别再以只需要妈妈为由躲避教养孩子了。

        那么,即使要参与教育孩子的进程,父母两个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任何的言语教育,比不上孩子每天亲眼所见的父母行为对他的深刻印象。

        在这四项基本原则下,其余的都是细节,都是育儿过程中的术和器,而我们为人父母,要有育儿的智慧,要掌握着育儿过程中的“道”,大道之简,唯有心。



相关文章

  • 别以为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

    父母们,你们已经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了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一词火遍网络,它背着很多的锅,也承受着很多原罪,...

  • 读后感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打分:****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讲的是为人父母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而这种纠偏可别以为指向孩子,其...

  • 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方法不是满足他,而是。。。

    每个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画笔,他们怎么画,孩子呈现的就是怎样的画面。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 孩子,你生下来就是孩子,而我们生下来不是父母

    最近有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经的理科状元、北大毕业生、留美硕士王猛拉黑了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并...

  • 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父母了

    读了王涛教授的《规矩和爱》,其中一篇文章,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业人数最...

  • 爱孩子,是尊重和爱护孩子的灵魂

    很多父母可能没有考虑过怎样去爱孩子,认为孩子生下来,给孩子吃好、穿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了。 孩...

  • 12,30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父母在等孩子的感恩,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没有人是生下来就会做父母的,孩子也不是生下来...

  • 能带孩子不等于会带孩子

    能带孩子,不等于会带孩子。你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情绪么,有多少父母正在伤害自己的孩子,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

  • 别让你的愚蠢行为毁了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生的恶人。 李小萌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问题,那一定是...

  •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反思

    一句什么都是为了你好,掌控了孩子的人生,斩断了孩子的期盼。难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梦想吗? 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以为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gf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