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卓克的科学思维课,对他讲的“极限”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极限是当下无法突破的边界,也可能永远无法突破,因为物理世界有它的法则。卓克举了手机屏幕的例子,有一阵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本质上并不是宣传中说的大屏体验更好,而是大手机能够提高手机散热的性能。为什么散热成了大问题?因为手机要处理的任务变得更复杂了,手机芯片的功耗增加了,所以发热量就变大了。于是手机屏幕的尺寸一路向上走,甚至到了夸张的7寸。2015年的时候,大屏趋势遇到了它的极限,超过5瓦的功耗导致手机经常自动关机。毕竟手机屏幕不能持续增大,让你拿个Pad打电话,没几天可能你就受不了了。
这个极限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电池技术的瓶颈。屏越大越耗电,但是电池技术近年来并没有突破,所以后来的手机屏幕尺寸又往回调了。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是工程师们乐于做的。
于是想到吴军讲的三条边。他说的三条边比较像一个“工”字,下面是底线,上面是上限,中间是通道。有时候事情做不成,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当下极限的存在。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摸到天花板,但探顶的过程正是安放人类价值的空间。
同时,有些边界会往外扩展,因为我们会突破原有的边界。比如,最早文字出现在龟壳上,后来有了竹简,再后来有了纸,有了电子介质,每次介质的革命,都会带来文化创造的爆发。
好玩的是,在极限束缚下,人们会创造出极有效率的沟通管道与方式。比如,古时通信极不发达,发生战事怎么传递信息?烽火台上点狼烟。点狼烟也看不见怎么办,养信鸽,驯物以为用。类似的创造很多,其实我们每日里所做的,不就是顺着工字那一竖往上爬吗?
对于极限,一要敬畏,因为它背后有规则;二要无视,因为长远来看,它可能并非真正的极限,我们需要寻求突破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