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战国——齐国

春秋战国——齐国

作者: 怀疑论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22:39 被阅读0次

    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内乱齐顷公即位,时间带走了齐桓公的五位公子,古老的齐国重新迎来内部和平。这次内乱严重削弱了齐国公室的力量,以高氏、国氏、鲍氏、栾氏、崔氏为代表的大族的势力开始崛起。齐国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

    如果说齐桓公之前的齐国是齐国国君的齐国,那么齐桓公之后的齐国就是大夫与齐君共治的齐国。齐桓公之后,大夫们在齐国政治中日趋活跃,这时的齐国故事因为士大夫们的参与变的更加精彩。透过纷繁的争斗,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齐国两条基本的国家走向:重新谋求国际霸权;国家政治向专制演进。在开启新时代前,首先得介绍出场人物:

    国氏,姜姓,来源不可考,应当为姜太公后裔,齐桓公之时担任齐国右军统帅,世袭齐国上卿。

    高氏,始封于齐文公重孙,齐桓公时受封卢邑,担任齐国左军统帅,世袭齐国上卿。

    高、国二氏号称天子二守,在齐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左传》记载管仲到周王都“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有些资料中认为所谓天子二守是指周天子派到齐国的监国大臣,以监视齐君。这个有点望文生义的意味。《新唐书》中记载,“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

    高氏和国氏在齐桓公之时才成为齐国世袭上卿,此时,周天子羸弱,齐国国力正强,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大旗,是周天子权威的支柱性力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周天子派人监视齐桓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以说周天子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派人监视齐桓公。而且国氏和高氏对于齐桓公有拥立之功,是齐桓公重要的政治盟友,也不可能轻易的倒向周天子。实际情况更可能是齐桓公称霸之后,周天子赐予齐桓公征伐之权,在法理上齐国军队成为了代行天子征伐之权的政府军,为了彰显尊贵,周天子对齐军统帅进行册封。亦或是,作为大国诸侯的世袭上卿和军队统帅,在封国中地位很高,必须获得周天子的册封。

    鲍氏,鲍叔牙之后。

    崔氏,齐丁公嫡子季子之后,齐国公室支族。

    庆氏,公子无亏之子庆克之后,齐顷公的堂兄弟。

    晏氏,宋国公室之后,后来迁居齐国,齐景公时期的名相晏婴即是晏氏之后。

    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后,齐顷公的兄弟。

    栾氏,惠公子公子坚之后,齐顷公的兄弟。

    齐晋之争

    齐顷公即位时,齐国已经经历了长达40余年的动乱,国力大损。在此期间,晋国建立了对于东周诸侯的霸权。齐国周围的主要邻国鲁国、卫国、莒国全部倒向晋国。

    齐国君臣无时无刻不希望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齐国崛起势必要和晋国发生冲突。 齐顷公二年,晋楚爆发邲(bì,音币)之战,晋军大败,晋国的盟国郑国、宋国、鲁国等相继倒向楚国。对于盟国的倒戈,晋国完全无力制止。楚国虽然占据上风,但是中原诸侯一直看不起楚国,倒向楚国完全是迫于军事压力的无奈之举。此时齐国君臣认为:恢复齐桓公的霸业的机会到了。

    齐顷公三年,齐国讨伐莒国,莒国与齐国相邻,此时莒国是晋国的盟友,齐国伐莒迈出了争霸的第一步。 齐顷公六年,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郤克是晋国正卿,中军统帅。在晋国的地位相当于国氏和高氏在齐国的地位。晋国使臣郤克、鲁国使臣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结伴而行,一起出使齐国,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奇巧的是,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郤克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顶,孙良夫是个瘸子,公子首是个罗锅。齐顷公接见他们之后,把四个人的长相说给母亲萧同子听,萧同子好奇心很重,非要亲自看看。此时齐顷公玩了一把行为艺术,为四位使臣分别安排了仆人引路,给独眼的郤克驾车的是一个“独眼龙”;给秃顶的季孙行夫驾车的是个“秃子”;瘸腿的孙良夫的御手是个“瘸子”;驼背公子姬首的御手是个“罗锅”,此情此景,萧同子大笑“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大怒,回去后向晋君请求讨伐齐国,晋君没有允许。但是郤克作为报复杀掉了齐国使者“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只能说齐国的做法很齐国,很符合他们一贯的做事风格。而晋国的做法也很晋国。 这样一个滑稽的外交事件体现出当时齐国与晋国关系之紧张。此时齐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完全显现,开始短兵相接。而晋国正在面对楚国的压力,对于齐国的挑衅行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的齐国也许已经开始幻想恢复桓公霸业之后齐国将是多么的辉煌。

    可是机会有的时候就是那么的稍纵即逝,齐顷公八年,楚庄王去世,楚国陷入内乱。晋国压力骤减。十年,齐顷公亲自率军入侵鲁国、卫国,两国向晋国求救。郤克终于找到机会报仇雪恨,对于两国的请求异常积极。没有了楚国压力的晋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到中原地区,晋国派郤克率军救援鲁、卫,齐晋鞍之战爆发。双方首先战于靡笄,后又在鞍地决战,齐军先胜后败,晋军一路追杀至马陵。齐顷公向晋国献金求和,晋国没有答应,“齐侯请以宝器谢,不听”。晋国的条件是:齐国必须交出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而且将田亩的方向改为东西向。第一个条件是郤克为了报仇,第二个条件是削弱齐国国防,将田地方向改变之后,便于晋国从西面对齐国进行打击。齐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保住了国君的母亲,可是却失去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

    鞍之战的次年,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标志着齐国放弃挑战晋国霸权。齐顷公在朝见晋景公时做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为,劝晋君称王,“欲尊王晋景公”。这个也许是齐顷公对抗晋国的最后一招,在晋景公春风得意之时让他僭越称王,将晋国捧杀。但是晋景公没有中计,婉拒了这一劝说。 齐顷公回国后对内积蓄国力“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对外维持与各诸侯国的关系“厚礼诸侯”。他统治的最后六年,齐国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百姓附,诸侯不犯”。齐顷公十七年,齐顷公卒,其子吕环即位,是为齐灵公。

    齐灵公即位后继续了其父的治国策略,服从晋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先后跟随晋国多次讨伐郑国和秦国。直到晋灵公九年,晋国发生内乱,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此时齐灵公认为晋国国力衰弱,齐国国力恢复,开始重新审视与晋国的关系。齐灵公十年,楚国趁着晋国新君即位内政不稳之时,进攻宋国,晋国会盟诸侯救宋。齐国一反常态,并未参与会盟。齐灵公十一年,晋国会盟诸侯攻打郑国,齐国不仅没有参与会盟,而且唆使周边小国滕、薛、小邾不参与本次会盟“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同年,齐灵公挥军讨伐莱国,十五年再次讨伐莱国并灭莱,齐国国力进一步增强。莱国为东夷一支,在姜太公立国之时即与齐国发生冲突,经过三百多年,终于被齐国歼灭。

    在两次抗盟之后,齐灵公发现晋国并没有出现之前他预判的内乱,反而晋悼公即位之后迅速稳定了局势,即位当年平定了宋国内乱,次年首次伐郑大胜,将战火直接烧到了楚国境内,拿到了晋楚争霸的战略主动权。所以齐灵公及时调整了对晋国的态度,继续尊奉晋国韬光养晦。此后再也没有对抗晋国的会盟要求。但是齐国对于晋国的依附程度有所降低,从齐灵公十二年开始,他本人几乎没有再参加过晋国主导的会盟,通常都是派遣太子或重臣参加。但是齐灵公一直没有放弃争霸的念头,他在等待时机和积蓄力量。 终于机会来了,齐灵公二十三年,晋悼公病重。齐灵公判断,晋国此时政局不稳,应当无力阻止齐国的行动。在齐灵公的运作下,周灵王向他发出策命“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简单说来就一个意思: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代天子管理诸侯,如今我让你也效法齐桓公。 拿到周天子的策命之后,齐灵公就获得了争霸的法律依据,在法律和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之后就是采取实际行动,齐灵公从二十四年到二十七年,连续五次对鲁国发动进攻,但是晋国对鲁国的征伐活动在战果上应当远不及顷公之时。齐灵公二十八年,内政稳定的晋国率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十二国诸侯联军以齐国背盟伐鲁为由进攻齐国。齐军大败,国都临淄被诸侯联军包围,诸侯联军大肆抢掠之后扬长而去。次年齐灵公去世,齐国进一步衰落。与三十多年前齐国败于晋国相比,这一次齐国输的更惨。齐灵公去世后,齐国再次陷入内乱。

    内乱

    齐灵公谥号为“灵“,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就是说国家大乱但是却没有去治理,能力不足却又不学习。通俗的将就是这个国君昏庸到令人发指。

    齐灵公在位时期齐国内政已经现出乱象。齐桓公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国君率领中军,国、高二氏世袭上卿,统帅其余两军,号称天子二守。之后齐国一直沿袭这样的政治格局,虽说发生过几次严重的内乱,但是却没有对齐国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齐灵公八年,齐灵公先后重挫高氏和国氏,打破了延续近百年的齐国政治格局。原因依然十分有齐国特色——香艳。

    齐国大夫庆克,即庆氏族长,与齐灵公之母声孟子私通,庆克与齐灵公之父是堂兄弟,与齐灵公的母亲是叔嫂关系。庆克男扮女装出入宫中被鲍氏族长鲍牵发现,并告诉国氏族长国佐。国佐召庆克责问此事,庆克羞惭在家,长久不出。声孟子责怪庆克,庆克向声孟子诉说国佐责备他,声孟子为之大怒。该年六月,国佐随灵公与诸侯盟于柯陵,高无咎、鲍牵守国。柯陵之盟的主题是晋国号召诸侯出兵讨伐郑国。会盟后灵公首先返回齐国,国佐率领齐军与诸侯联军进攻郑国。 齐灵公回国后,声孟子进谗言说:“高无咎、鲍牵密谋政变,废掉你,拥立公子角。”灵公听信谗言,七月,对鲍牵处以刖刑(孙膑就是被处以这个刑法),将高无咎驱逐出齐国。于是高无咎奔莒,高氏族人高弱以卢地叛齐,卢地是高氏封地。该年冬,灵公遣崔杼、庆克率师围卢。当时,晋国率诸侯围郑,国佐正率齐师参加诸侯伐郑,听到此信,以国难请求先归。国佐率师至卢,杀庆克,以国氏封地谷地叛乱。此时齐国已经从内乱成为内战,灵公无法战胜国高二氏,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十二月,高氏降齐。第二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国氏族人国胜入晋告难,待命于清,灵公又使清人杀国胜。国佐之弟国弱出奔鲁国。不久后,齐灵公将国弱召回。本次内战以一种近乎和稀泥的方式解决,没有任何一派被消灭,最强大的国氏、高氏和国君都受到削弱,最后只留下了重重的矛盾。

    齐灵公的另一个问题是立储,齐灵公与十九年,立公子光为太子。公子光在灵公十年,齐国首次抗盟的时候就被派到晋国做人质。之后多次代表齐灵公参加诸侯会盟。这些经历为公子光继承国君之位提供了很好的政治保障。 可是,齐灵公却宠幸戎姬,准备另立戎姬之子公子牙为太子。不顾反对,将公子光逐出国都,另立公子牙为太子,命自己的堂兄弟高厚为太子的老师“使高厚傅牙为太子”。史料中对这次废立太子的时间记载不清。但是时间至少应在齐灵公二十年之后。齐灵公的选择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成为国君首先要有足够的历练才能在春秋这样一个大争之世中生存。太子光多次代表齐国参加诸侯会盟,而且当时正值晋楚争霸最为激烈的阶段,对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很好的认识,无论当时的国际社会还是国内,都将其视为齐国下一任国君。反观公子牙,被立为太子之后齐灵公已经年老,同时齐国已经与诸侯交恶,公子牙少有机会参与诸侯会盟,难以历练。 齐灵公去世后,齐国大夫崔杼发动政变迎立公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即位当年公子牙被杀。之后崔杼杀掉高厚,兼并了高氏家产,高氏灭亡。

    齐(后)庄公即位后很好的贯彻了其父齐灵公的执政思路,继续和晋国死磕。历史也给了齐后庄公一个机会,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大夫栾盈被诬告谋反遭到驱逐。栾氏一族是晋国公室支族,晋国六卿之一,受封地为晋国旧都曲沃。与齐国的国氏、高氏类似,栾氏在晋国也是世袭上卿,一军统帅。 三年,齐后庄公秘密从楚国请来了栾盈,并待以贵宾之礼,“庄公厚客待之”。早在前一年,栾盈逃离晋国之时,晋国即与齐、鲁、宋、卫、郑等国会见,商议禁锢栾盈。在齐国接纳栾盈后,为了麻痹晋国,齐国假惺惺的与晋、鲁、宋、卫、郑等国会盟,重申禁锢栾盈。四年,齐国派栾盈回到封地曲沃,齐军秘密跟随进入太行山,准备里应外合进攻晋国。齐国的计划是栾盈率领其族人进攻晋国都城作为内应,齐军在后作为支援。但是栾盈很快被晋国的范氏击败,齐国失去内应被迫撤退,在撤军时攻占了晋国的朝歌城“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两年后,晋国将以齐人之道还齐人之身。

    齐军撤退后不久,齐国内乱再起。事情的起因依旧延续了齐国香艳的作风,崔杼从齐灵公中期开始就是齐国国相,而且对齐后庄公有拥立之功。“作为报答”,齐后庄公将崔杼的妻子东郭姜作为了自己的小三“庄公通之,数如崔氏”。而且庄公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以崔杼之冠赐人”。崔杼大怒,开始与晋国暗通款曲,密谋废掉齐后庄公。崔杼还联络了齐后庄公身边的宦官贾举,这个贾举曾经被齐后庄公鞭打而怀恨在心,自愿为崔杼充当内应“为崔杼间公以报怨”。经过周密的准备,齐后庄公四年五月,齐后庄公在北城设享礼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没有参加。次日,齐后庄公前去问候崔杼的病情,说是去探病,不如说是趁机与其妻幽会。东郭姜进入内室,和崔杼闭门不出。贾举禁止齐后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闭院门。崔杼夫妻在内室闭门不出,齐后庄公的随从在门外进不来——齐后庄公落单了。此时,崔杼的部下手持兵器一拥而起,包围了齐后庄公。齐后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盟誓,众人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众人还是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后庄公想跳墙逃走,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于是将齐庄公杀害。 两天后,崔杼拥立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杵臼,是为齐景公,此时崔氏、庆氏分别担任右相和左相把持国政。

    崔杼谋杀庄公的行动没有齐国朝野的认同,毕竟在齐国私通大臣妻子并不是什么大事,相比当年齐襄公私通自己的妹妹,并杀了自己的妹夫鲁国国君,齐灵公的母亲叔嫂通奸,引发内战,齐后庄公这样的行为已经可以评选道德模范了。崔氏和庆氏为了维持统治,极力打压反对者,“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到此时,齐国的内乱远没有结束。崔杼怕自己的力量不足,拉拢庆封一同执政,但是庆封早就想铲除崔杼,“庆封与崔杼有郤,欲其败也”。

    崔杼娶过两任其子,前妻生下儿子崔成和崔疆。之后娶了另一位妻子东郭女,生下儿子崔明。东郭女应该就是和齐后庄公私通的那一位。这位东郭女的私通行为显然没有影响到她和崔杼的感情,崔杼不仅把她的儿子立为继承人,而且任用她前夫的儿子无咎和弟弟东郭偃做自己封地的国相“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失去了继承人资格的崔成希望父亲可以将崔地封给自己,但是这两位国相却认为坚决不可以。崔成和崔疆大怒,决定报复,在庆封的支持和挑唆下,他们攻杀了无咎和东郭偃,占据了崔地。然后庆封假意帮助崔杼,派崔杼的仇人卢蒲嫳平定崔氏内乱。请注意,平定崔氏内乱的是崔杼的仇人。结果可想而知,崔氏一族被灭族。权倾朝野的崔杼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受不了打击,也自杀了。从此崔氏退出历史舞台。庆氏一家独大。

    田氏崛起

    庆封掌权后贪图享乐,整日嗜酒游猎,将政事完全交付给儿子庆舍。庆氏的风光引起了其他势力的不满。终于在齐景公三年,趁庆封出外游猎之际,田氏、鲍氏、高氏、栾氏联合对庆氏发动袭击,庆舍被杀,庆封被迫率领剩余的族人逃往吴国。吴国将硃方封给庆封“吴与之硃方,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齐”。

    此时田氏族长为田无宇。田氏本为陈国公室之后,陈国内乱,陈完于齐桓公十四年逃往齐国,被齐桓公封为工正。因古音陈与田同音,故而改为田氏。到田无宇时田氏已经在齐国繁衍了五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几个强大的家族相继出局之后。田氏开始进入齐国政治舞台。田无宇自恃有平定庆氏之功,开始谋求更高的地位。但是平定庆氏后,齐国国政由齐国公室近支,齐惠公之后的栾氏和高氏把持,田氏还是无法掌握最高权力。

    齐景公十六年,田无宇联合鲍氏发动政变,将栾氏和高氏消灭,瓜分了栾氏和高氏的财产土地。在晏婴等的干涉下,鲍氏和田氏之后将瓜分的土地财产上交给了齐景公,史称四姓之乱。这次政变后,齐景公先后任命晏婴(晏氏族长)、国弱(国惠子,国氏族长)、高张(高昭子,高氏族长)为相,终齐景公一代,田氏都无法进入齐国权力核心。但是经过数次政变,田氏的实力大为增强对齐国国政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田氏第六代田乞采取施惠与民的策略稳固自己的宗族势力,“收赋税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於民”,这样的结果就是田氏的土地人口不断增加。不仅如此,齐景公还给田乞打出了一波神助攻,与田乞让利于民相反,齐景公大兴土木,增加赋税“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这样的结果就是田氏的力量显著增强,民众对田氏的好感度与日俱增“宗族益彊,民思田氏”。田乞的做法也引起了齐国一些大臣的警觉,晏子多次向齐景公劝谏对田乞进行限制,而齐景公对此却不以为然。“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这样的记载难免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事实上,齐景公并非对田氏没有防范,田氏在齐景公三年和十六年,连续发动政变消灭庆氏、栾氏、高氏,已经成为了齐国当时最强的一族。但是齐景公并没有允许田氏进入齐国国政核心,齐景公三年消灭庆氏后任用栾氏、高氏辅政;十六年四姓之乱后任用国氏、晏氏辅政。两次政变的发动者田氏都未能进入齐国政权核心。可以说,齐景公在位之时田氏在政治上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齐景公延续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与晋国死磕,谋求恢复齐桓公的霸业。齐国比晋国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齐国国君寿命都很长,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国内局势稳定。齐景公之时,晋国六卿实力逐渐增强,内耗严重,霸权开始衰落。齐景公趁机挖晋国墙角,先后与鲁、卫、郑国结盟,形成了对晋国的包围圈。齐景公五十二年,晋国爆发内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进攻范氏、中行氏。为谋求最大限度削弱晋国,齐国选择支持范氏和中行氏。五十八年,齐景公卒,此时距离晋国内乱结束还有三年。齐景公最终没能完成对晋国的削弱。相比于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齐景公是最接近推翻晋国霸权的人,如果再多给他几年的生命,齐国很可能会完成对晋国的肢解,实现再次称霸,但是历史不容假设。齐景公去世后,齐国迎来了内乱。齐景公五十八年,景公嫡子卒,齐景公紧急立公子荼为太子,命国弱和高张辅佐。当年冬天,齐景公卒。一年时间内,夏天齐景公太子卒,齐景公紧急立太子,冬天齐景公就去世。新太子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熟悉国政,培植自己的势力。此时齐国的稳定完全寄望于国氏和高氏。而国氏、高氏经过灵公时期的内乱实力大损,早已不是当年的天子二守。

    第二年六月,田氏再次发动政变,联合鲍氏驱逐国氏和高氏。政变成功后,田乞再次发动政变,这次政变的目标是刚刚陪自己驱逐国、高的盟友鲍牧。田乞秘密从鲁国迎回公子阳生,邀请齐国各位大夫来家中饮宴,向齐国各位大夫宣布拥立公子阳生即位“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当即表示反对“大夫忘景公之命乎”,但是此时所有人都在田乞的家里,包括鲍牧。迫于压力,鲍牧被迫同意拥立公子阳生“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史记》记载“立阳生於田乞之家,是为悼公”。田乞稍后裹挟众位大夫进入齐国王宫驱逐公子荼,并将其杀害。从此田乞成为了齐国政坛的头号人物。经过景公一世的蛰伏,田氏终于站到了齐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其实细细考究,虽说后世都说齐景公对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造成齐国内乱,但是一年之内嫡子和国君相继去世,实在是天灭齐国。

    在齐悼公即位问题上,田氏和鲍氏意见并不同一,鲍牧的目的是消灭国弱和高张,由田乞和鲍牧担任齐国国相,辅佐公子荼。田氏的目标是另立新君由自己专政。此时鲍氏和田氏是齐国政坛最强的两族。田氏开始将鲍氏视为主要政治对手。田氏指使齐悼公不断压缩鲍氏的权力。四年后,田乞去世,其子田常继承田氏族长。鲍牧借此机会发动政变杀掉齐悼公,但是驱逐田氏势力失败,被迫出逃吴国。 齐悼公被杀后其子公子壬即位,是为齐简公,

    简公即位后任用田常为左相,监止为右相,以分割田常的权力。此时田常与公室的矛盾已经完全公开,双方最后的摊牌只是时间问题。齐简公寻求通过支持田氏分支从内部瓦解田氏“吾欲尽灭田氏適,以豹代田氏宗”,田常则继续执行其父收买人心的策略“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简公四年,田常先下手为强,率军攻入齐国王宫,劫持齐简公,监止率军救援齐简公兵败被杀。齐简共出逃徐州,被田氏俘获并被田常杀死。 至此开篇所述的几个大族全部出局,齐国国政完全落入田氏之手,田氏代齐只是时间问题。

    田氏代齐

    田常拥立简公之弟即位,是为齐平公。齐平公在位之时,田常进一步巩固田氏权力,对外与诸侯结好“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对内掌握赏罚大权排除异己,“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此时田常拥有产权的土地面积大于齐平公,齐平公土地的使用权在田常手里,田常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齐国的统治者。同时田常致力于扩充田氏的人口,自己忙不过来就找人帮忙,“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但是田氏真正带齐要等到近七十年后。田常的曾孙田和通过魏文侯向周天子行贿,正式被册封为成为齐国国君。

    那么这七十年间田氏在干什么?他们在等待,等待代齐的时机。从实力上而言,根据宗法制度,齐国是吕氏封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齐国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是姜太公的子孙,首领是姜太公嫡系一脉。虽说田常通过政变获取了政权,但是田氏本身在齐国人数较少,没有信心可以压制姜氏。从法理上而言,在周天子的宗法制度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从出生起已经注定,从法律上田氏没有任何取代姜氏的依据,贸然出手很可能会遭到其他诸侯的讨伐。

    七十年后,三家分晋,标志着宗法制度破产。束缚田氏代齐的最后一个障碍解除。田常的曾孙田和通过魏文侯向周天子行贿,取得了齐侯的封号,成为了与姜姓齐国平起平坐的诸侯国,统治着当年齐国的国土,姜姓齐国的国君被迁居到海上的小岛,继续担任齐君,“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此时的齐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分裂成了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齐太公田和统治的田齐和齐康公统治的姜齐,前者囊括了原齐国的全部几乎全部土地,后者只有海上的一个小岛。七年后,“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彊於天下”,姜氏齐国在田氏“计划生育”政策下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最终自然消亡。齐国重新统一,田氏代齐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齐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ih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