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宝看见奶奶在煎豆腐,看了一下后说看起来不好吃,要爷爷煎豆腐吃,说爷爷弄的好吃些。
于是晚上的菜都是爷爷炒的,没有肉,稍微放了一点点调料。
晚上爷爷盛的饭,奶奶觉得有点多,准备减少些,爷爷没有同意,结果因为有喜欢吃的豆腐,小宝吃饭吃得很香,把饭菜都吃完了。
我们看到他的食欲并没有像中午那样就放心了。
并且和他说暂时这两天不吃肉。他同意了。
本来晚上奶奶还蒸了基围虾给他吃,他一看什么调料也没有,不肯吃。爷爷怪奶奶不应该蒸着吃,明知道他喜欢吃有些味道的东西。
奶奶想要我去加点调料,我没有同意,因为中午我炒的虾子放了调料,他吃了也说不好吃。可见他确实不怎么喜欢吃虾子,只是偶尔很喜欢吃。
不像姐姐特别爱吃虾子。
后来奶奶只好自己把虾子吃了,奶奶总是不喜欢在菜里面放多一点点油和盐,更不用说其他调料了,她总是觉得调料吃了不好,不仅仅是吃多了不好。
所以不管你怎么说,她都不会给炒的菜里面多放些油盐,更不会放生抽那些了,甚至说吃了放那些调料的东西就觉得不舒服。这个心理作用也太强了。
真的佩服自己吃了快十年这样的菜。
其实,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以前大部分是奶奶做的菜,她又把调料视为“洪水猛兽”,每次的菜都太清淡,估计他们吃饭就没有那么难了。不用经常追着喂饭了。大宝后面大些了,吃饭好些了,每餐能吃一碗饭。
也怪我自己,以前上班时间不固定,每天回来都很晚,而他们习惯早点吃饭,饭菜基本都是爷爷或奶奶做的。爷爷还好,知道大家不喜欢太少油和盐的菜,还是会放得正常些。久而久之,我就很少炒菜了。
这几年我看到孩子经常吃饭不香,疫情后上班也没那么忙了,做饭菜的次数明显多了,还会买各种调料回来,做一些复杂的菜。
不会做的上网搜索做法,做的菜他们大部分都特别爱吃。
现在陪小宝,没有上班了,没住院在家的话,大部分还是我来炒菜,汤还是爷爷或奶奶炖的。有部分饭菜我也只放油盐,只是放得正常了些,他也照样爱吃,看着他吃得比以前好,几乎不要喂饭,我欣慰极了。
基本上改变奶奶的想法已经不太可能了,她明知道孩子喜欢吃有点调料的菜,医生也建议正常放盐,不然对疾病不利,可是她还是会在炒菜时放很少,总是偏淡。
哪怕上次小宝已经因为严重的低钠血症,导致抽搐,转到PICU住了两天,她都不能重视,不能改变,我已经对此不抱任何希望了。
如果以后多半她做菜,可能孩子们还是不那么爱吃饭菜,还是需要她追着喂饭,除非到读小学,大部分在学校吃饭了。
可是小宝还要两年才会读小学。
如果以后我去上班了,不在家吃饭或是回来晚的话怎么办呢?
难道真的要辞职,选择其它可以在家做的事。不去赚钱是不可能的,爸爸一个人挣钱太辛苦了,要养两个老人和孩子,根本不够用。
可是放弃工作好像也不好,毕竟这么稳定的工作,学了这么多年,放弃也太可惜了。
看来要在后面几个月慢慢考虑清楚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